距藥到疫除的那天還有多遠?

成語“對症下藥”,意為醫生針對患者病症用藥,

通常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採取有效的措施。

“對症下藥”出自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華陀傳》:“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新冠病毒自去年底爆發以來,已經在全球範圍蔓延,迄今共造成11萬多人死亡,超過185萬人感染,世界經濟陷入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距藥到疫除的那天還有多遠?

肆虐的新冠病毒奪去那麼多人的生命,讓那麼多人感染住進醫院,使那麼多中小企業生存困難甚至破產,各國政府為什麼不針對病毒,採取有效治療措施,做到“對症下藥”呢?

顯然,“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是地球人的期望!

但遺憾的是這種藥到病除的“神藥”現在還沒有。

人類抗擊疾病的鬥爭實踐和世界醫學發展歷史告訴人們,每一種疾病或病毒的出現,科學家並不知道它的原因、疫源、病理、DNA、傳播能力和“殺傷力”,以及它的“終結者”是“誰”。找到一種有效的疫苗和有效的新藥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研發的過程和試驗的過程。

那麼,疫情爆發已經三個多月了,有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

答案是肯定的,還沒有特效藥,但發現一些有效藥。

鍾南山說:“我們現在試驗的一些藥物,比如氯喹,實驗結果肯定是有效的,我們正在總結,可能很快要發表出來。還有一些中藥,比如連花清瘟,我們不僅做了離體實驗,還在P3實驗室(即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編者注)發現,它抗病毒作用不強,但抗炎症方面表現突出,有關實驗結果不久之後也會發表。此外還有中藥血必淨,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紅花、丹參、赤芍等,用於活血化瘀,但對重症病人的治療初步看也是有效的,我們現在也在總結。”

距藥到疫除的那天還有多遠?

12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

相信鍾南山院士的話,我們堅信有效藥經過試驗、改進會升級成特效藥,甚至會研發出新的特效藥。

對新冠病毒有效的一種西藥和兩種中藥

(一)氯喹

氯喹(Chloroquine)及其他4-氨基喹啉類抗瘧藥(如哌喹、阿莫地喹等)主要對瘧原蟲的紅內期起作用。其作用機制在於藥物與核蛋白有較強的結合力,插入到DNA的雙螺旋股之間,與DNA形成複合物,從而阻止DNA輔助與RNA轉錄。本品還能抑制磷酸摻入瘧原蟲的DNA與RNA而干擾瘧原蟲的繁殖。氯喹大量積聚於受感染的紅細胞內,使消化血紅蛋白的血紅蛋白酶受損,瘧原蟲不能消化所攝取的血紅蛋白,導致瘧原蟲所必需的氨基酸缺乏,並引起核糖核酸裂解,蟲體死亡。

距藥到疫除的那天還有多遠?

硫酸羥氯喹片

距藥到疫除的那天還有多遠?

磷酸氯喹片

(二)連花清瘟

適應症:清瘟解毒,宣肺洩熱。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

症見: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痠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乾咽痛,舌偏紅,苔黃或黃膩等。

距藥到疫除的那天還有多遠?

連花清瘟膠囊

距藥到疫除的那天還有多遠?

蓮花清瘟顆粒

(三)血必淨

1、因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化膿性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及Klebsiella桿菌、假單胞菌、綠膿桿菌等肺炎;泌尿系統疾病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腹腔內感染:化膿性膽囊炎、膽管炎、化膿性腹膜炎等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徵,中醫辨證為瘀毒互結證,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氣促,口渴,煩躁,舌紅絳,脈數等。

2.因感染、創傷、燒傷等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瘀毒互結、邪毒內陷證)的器官功能受損期及衰竭早期,臨床以高熱,喘促,煩躁不安,或神昏,或心悸,或嘔血,或便血,或腹脹,或尿少或無尿,或黃疸,舌絳無苔或舌紫暗有瘀癍,脈數或結代為主要特徵。

距藥到疫除的那天還有多遠?

血必淨注射液

如您覺得本文有益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