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年效力于蒋介石政府的德国军事顾问

德国,欧洲强国,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但其军事实力,军人素质在世界仍然属于顶尖水平。同时由于日耳曼民族所特有的执着、认真、遵守纪律的民族精神让世界由衷的欣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中国、德国双方利益上的需求,中德开始军事、经济上的合作,尤其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对中国整顿军队,加强中国的国防建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批批德国军界鼎鼎大名的精英来到中国充当军事顾问,指导中国的军队和国防建设。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年效力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德国优秀总顾问。

一、马格斯.包尔

德国陆军参谋部上校,柏林大学博士学位,著名的炮兵专家,新型重炮的发明者,该炮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尽风头。一战中著名战役“兴登堡计划”的实际创造者。一战德国战败后,做过苏联的炮兵顾问,深得青睐。

包尔来中国时,时值蒋介石北伐成功,刚刚定都南京。军阀割据,包尔编写了《军事整理案》《军队编遣方案》帮助蒋介石整顿军队,打击其他军阀,促成其独裁统治。同时组建德国顾问团,共计25人,成员囊括化学毒气、后勤补给、战史、炮兵、飞行、警备等专家,其中军事训练教官10人,军械与物资补给教官6人,民政警事教官4人。包尔创立了顾问团工作模式,制定工作方向。该人可以称为德国顾问团的奠基人。包尔身上特有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精神,执着、敬业,其在中国任职顾问的时候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但其要强好胜,常年在军中摔打、国外奔波,并连续好几个月在蒋桂战争中指导军事行动,终于油灯枯尽,在上海溘然而逝,死因不明。

二、克里拜尔

德国陆军中校,老牌纳粹,与希特勒关系密切,希特勒的大作《我的奋斗》中曾有克里拜尔的见解。

克里拜尔参与指导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其制定的《国军对冯军警备计划》对蒋介石在蒋冯战争中的胜利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该人因工作缺乏圆滑,不懂变通,不谙中国事道,得罪部分政府要员。例如:在中国进口武器的选择上,克里拜尔根据中国军队的实际情况,建议购买许多非德国产的军火,例如法国、捷克等国武器,这使得德国军火巨子非常恼火,认为德国顾问未能维护德方利益,甚至迁怒于国民政府。以及之后的“飞机风波”等等都预示其在华使命的结束,终于克里拜尔工作半年后被蒋介石解雇。

三、佛采尔

德国名将、德国步兵司令,一战中曾与德国名将塞克特一举突破法军防线,取得空前胜利。协助鲁登道夫闪电式突破意大利北部防线,此役被作为成功典范写进军事教科书。

佛采尔在中原大战中表现出色,被蒋介石评价“功不可没”,具体参与制定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三次、五次围剿方针策略。第五次围剿中佛采尔根据前几次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稳扎稳打的壁垒战术,同时编写了臭名昭著的《剿匪手本》传授全军,并亲自为作战部队高级将领授课。这些工作让红军吃尽了苦头,加上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反围剿全盘失利,被迫撤退转移,开展长征。

佛采尔,职业军人,只关心军事战场,不懂政治。“长城抗战”,亲临前线指导,战后对在长城抗战中暴露出中国军队的问题直面蒋介石,对军队中高级将领能力、指挥及部队作战中的弊端批判的体无完肤,后来引来了蒋介石的诸多不满。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佛采尔又亲临上海前线指挥德国样板军张治中的第五军参战。淞沪抗战中德国样板军的出色表现让日军惊讶,各国舆论对德国样板军的表现莫不称颂。

同时佛采尔加强南京政府的军事教育,国防力量建设,为整军建军出力,同时又为中国的特种兵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塞克特

德国名将,与毛奇和希里芬并举为德国军界传奇人物,被誉为“国防军之父”“国防军杰出的缔造者”。

该人帮助中国发展军事工业,设计未来对日战争的总体战略,但塞克特最大功绩为中国推荐法肯豪森总顾问。

五、法肯豪森

德国将军、曾经担任二战中德国占领的比利时的军事管制政府的首脑。

协助发展中国的自给自足军火工业,改建中国的海岸、江防工事,帮助建立长江以南防御体系。他视抗战为中国当前第一要务,制定详细固定计划,在淞沪一带构建起“中国的兴登堡防线”,后来由于最高决策层的失误,该国防线未能利用,让人扼腕叹息。

同时,法肯豪森构思中日战争形势图,日后的中日战争大势,基本和法肯豪森分析预测的一样。中国军队的抵抗,也是按照法肯豪森的计划进行。

七七事变爆发后,法肯豪森制定抵抗计划。建议正北面以沧州至保定线应当绝对防御,以保全山西的主要通道,不能在抗战初期就失守,应当节节抵抗,为阻击日军南下汉口,将中国一分为二,法肯豪森建议万不得已时将炸开黄河人工河堤以阻止日军机械化部队,这就是后来中国抗战历史上的三大惨案之一花园口事件。同时法肯豪森建议在东部战线主动出击日军,将日军主力吸引到东部,减轻正北面抗战的压力。这就是后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中国方面设下的圈套,自己挑起事端,引诱让日本人上钩,予以中国方面抗击的口实。届时在江阴实施封江,在“中国的兴登堡防线”上抗击敌人,保卫上海,守卫南京。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法肯豪森多次指导淞沪战场上蒋军精锐、德国样板军、张治中的第五军抗击日军。德式训练的国军精锐攻势如虹,陆空配合得当,让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川内少将惊呼:上海滩日军遇到一场德国式战争。

“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法肯豪森建议设法停止战争,恢复经济,不在进行南京保卫战,但蒋介石固执的认为要保卫南京,至此南京保卫战一役,将德国顾问亲手训练的精锐都毁于一旦,让人痛惜不已。

如果法肯豪森继续留在中国作为军事顾问指导对日作战,那么中国的抗战不会这么艰难。

1938年7月,在全面抗战的关键期,由于中德关系恶化,所有合作终止,那些为中国军事及经济建设呕心沥血的德国顾问被迫离开中国, 从此双方进入冰封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