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對爸媽說,中西醫之爭,讀這一篇就夠了

首先,所謂的中西醫之爭,其實,是現代醫學和中國古代醫學之爭,更多的是古今之別,而非中西之爭。

現代醫學雖然起源於西方國家,但像科學一樣,已經成為全人類的智慧共識,全世界的醫學家都置身其中,全人類也都在享受其成果。

科學已經碾壓神學,成為人類解釋世界的最高認知。而在醫學領域,由於現代醫學在某些時刻的“無能為力”,使得人們無比懷念傳說中無所不能的神醫和妙方。這其實才是中西醫之爭的根源所在。

除此之外,中醫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和中華文明融為一體,文化自信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潛在動機。

中、西醫學的起源大致相同。首先,早期救護、求食的生物本能,使原始人積累了大量生活經驗,於是有了“醫學”萌芽。但是,限於智力和知識的匱乏,早期人類的最高文明就是神學,巫、醫合流曾是中、西醫學共有的一段歷史。哲學的產生,使得巫醫得以分離,《皇帝內經》和《希波克拉底文集》的問世分別確立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和西醫倡導實證的特點。

由於實證受到工具和知識的限制,而體悟沒有上限,在現代自然科學到來之前,醫學只有兩條路,停滯不前或躲開實證務虛的發展。

中國古代的哲人在長期觀察世界運行規律之後總結出了陰陽、五行、八卦等一整套有體系的哲學思想,並企圖把世界萬物歸納到一個簡潔規律之中,也就是所謂的對“道”的追求。由於儒、釋、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國文化格局,“重道輕器”衍生出務虛的傾向,重體悟而疏實證,強調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從外測內,可以不依賴解剖形態學而照樣診治疾病。

在接受了這些在當時先進的哲學思想之後,使得中醫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至少它是自洽的、有體系的,以後的研究也就有了主張和依據。

不過這也使得中國古代醫學從此走上了務虛的文化之路,最終錯過了自然科學,沒能進化出一門現代學科。

而近代西方國家在否定並摒棄了古希臘醫學之後,以現代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以及數學等自然科學學科為基礎形成了全新的醫學體系,也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西醫的,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是細胞、分子甚至納米級別的研究,而“中醫”則始終沒有脫離“物體”這個研究級別。

診斷方法上,“中醫”是從體外運用經驗或某種自洽的“哲學”解釋體系進行預測,而現代醫學則是藉助現代科學儀器進行精準檢測。從精度和可靠程度上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在當年自然科學尚未成氣候的時候,中醫優勢明顯,而在如今科學已經碾壓玄學的時代,基本已經沒有可比性了。

但是,這並不是說中醫應該完全被摒棄,中醫至少有兩大可取之處。

一,重視整體,講究辯證的思維方式。

起初,西醫倡導實證醫學,重視實驗、局部定位思想,講究目的明確的治病,而沒有整體和辨證的思想,而中醫正是因為引入了哲學思想才發展壯大的,所以,辯證宏觀的思想是它最有價值的閃光點。其實,現在我們所見的醫學已經做到了這種結合,醫生已經不會單純考慮治療某種疾病,而是從全局出發,不僅是醫學層面的周全,還有人的意願以及經濟的考量。

二,無比豐富的樣本寶庫。西醫在研製新藥和治病方法上與其漫無目的的去大海撈針,不如在中醫現有的中草藥、古方藥典裡尋找素材相對效率更高。最有名的例子就是,2015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從中草藥中提取青蒿素治療瘧疾,獲得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打破了中國多年來自然科學“零諾獎”記錄。

所以,真正的中西醫結合絕不是方法的疊加或者藥物的混搭,而是引入辯證的思維方式以及利用好中草藥這個素材寶庫。

那麼,如何看待中西醫的幾個經典爭論呢?

比如,沒有中醫老祖宗是怎麼活下來的呢?

一個種族想要延續下去,只需要出生率大於死亡率即可。不是我們老祖宗有什麼可靠的手段躲避疾病,而是隻有活下來的古人才成了我們的老祖宗。動物沒有醫學,照樣活到今天。自然選擇,優勝劣汰。看看古人的平均壽命和出生的夭折率自然就見分曉了。

再比如,身邊被中醫治好的例子那麼多難道不是鐵證嗎?

首先,中醫可以治癒簡單疾病,其次有些自愈性疾病如玫瑰糠疹、水痘、傷風感冒、亞急性甲狀腺炎 、輪狀病毒腸炎等是可以自行康復的,不管治療與否。同時,在漫長的對抗病魔的歷史長河中,安慰劑效應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即便現在仍然如此,現代醫學在藥物研究中通常都會把心理作用考慮其中,稱為藥物的雙盲測試。最重要的,能否有準確可預期的結果以及可靠的治癒率才是驗證一種方法是否有效的關鍵。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東北,一個老中醫自己研究了一個偏方,治好了不少食道癌、子宮癌和白血病的患者。它的偏方里用的都是如假包換的毒藥,砒霜,水銀,蟾蜍。這個偏方依據的是中醫的以毒攻毒,但是,治療的效果不可控,有的好一點有的壞一點而且副作用很大。兩位醫生拿到偏方後對三種毒藥的比例進行了臨床實驗,發現有效的成分其實只有砒霜,同時最為對症的疾病只有一種叫做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的疾病。1998年,國際權威雜誌證實了砒霜的治療效果,從此這種藥物被真正的廣泛應用於臨床。

研究尺度是量變帶來質變的本質性進步。中藥不管是植物的還是動物的某個部分,不管是萃取還是燒成灰燼,說到底還是物體級別的混合物,含有的成分豈止千萬,除了能治病的有效成分,剩下的不是無效成分,就是雜質,這大大增加了產生新化學反應的幾率,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誤區,純天然和中成藥跟有無副作用沒有必然關係。純天然的毒蘑菇照樣能讓你上吐下瀉,中成藥的中藥注射液也曾頻頻發生不良反應。由於中藥注射液裡面有大量的大分子結構,過敏反應觸目驚心,每年因為過敏而死亡的案例,多不勝數,給患者開中藥注射液的醫生通常是因為利益關係!

相反,人工合成的物質只要分子結構和自然相同,作用並無二致。當然,工業生產導致的汙染和質量問題以及自然產生中的一些有益副產品是另外的話題。

雖然,中醫總結出的各種相生相剋的禁忌,可以避免一些重大災難性後果的發生,但說到底,還是太過粗糙,無法得出可預期的精確結果。

就好比修一臺電視機,儘管敲幾下有時候也能修好,但是無論再怎麼總結經驗,也不會比拆開用儀器檢測電路板來的靠譜。

一個方子千古流傳,剛好治癒了幾個無路可選的有緣人,博得一世美名,成就一代名醫。

還有人會問,中醫為什麼能流傳那麼久?

因為,第一它有用,雖然不像傳說的那樣神奇,其次,沒有更好的選擇,哪怕作為精神支柱也聊勝於無,第三,曾經是先進的,第四,成為了文化的一部分。

現代人對中醫的認知,傳說和文學、影視作品起了很大的宣傳作用。

其次,在過去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在窮鄉僻壤處,在醫學還沒有普及的地方,或許老中醫還是唯一的天使。對老中醫的信任和好感大多來自長輩曾經被治癒的經歷,而這些經歷也許一半來自自愈性,一半來自安慰劑,真正的幫助可能更多是心裡上的。用一句流傳甚廣的話說就是: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能安慰。

另外,不得不說,媒體和企業的宣傳才是讓人產生幻覺的最大力量。當然,主要還是企業,為了利益,哪怕是憑空編造也在所不惜,更何況只是誇大其詞和渲染氣氛。宣傳最重要的是要有噱頭、有賣點,如果又能恰好激起你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何樂而不為呢。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對古人的偏見,也是一個有力支撐點。古人的成果是偉大的,古人的文明是神奇的,古人的智慧是卓越的。除了文化自信和自我認同的需要,拋開對老祖宗的敬畏之情,其實客觀的說,很多時候這些評價也並不為過,但是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隱蔽的前提,就是討論範圍是歷史而非現在。古人的偉大,體現在歷史對現在的深遠影響;古人的神奇,體現在這些偉大的事居然是在沒有現代發達的條件下完成的,未解的並不是我們現在如何做到,而是不清楚或驚訝於在當時的簡陋環境下到底是怎樣做到或者為什麼能做到的;而古人的卓越,更是同時代對比的結果,是相對高度而非絕對高度。人類文明浩浩湯湯,從未停止過進步,人類文明的最高點一定出現在現在並且最終會出現在未來。

有人說,我不懂理論,我只看效果,西醫沒把我治好,但是中醫把我治好了!?

首先,西醫沒把我治好這句話不夠準確,應該說某個醫院的某個醫生沒把你治好。從最高能力來說,二者高下立判,但是,如果把視野降低到日常的簡單疾病,似乎又來到了中醫的射程之內。加之現在醫療體系的某些弊端,亂收費、亂開藥、小病大治等等讓人痛心疾首的混亂現象,似乎又把人推向了中醫的懷抱。似乎對於簡單疾病,一個靠譜的中醫比一個不合格的西醫還要有效。

但是,從選擇的風險來說,中醫的醫術幾乎全部依賴於經驗和醫生個人的能力,而相比之下,現代醫學則可以藉助流程和知識,標準化的大量培養人才。所以,普遍來說,中醫成材率非常低,神醫更是千年無二,甚至只是傳說。就基層的業務水準來看,正規醫院顯然更值得信賴,相比而言大街上隨便找到的中醫其實庸醫甚至江湖騙子的比率更高。要知道,從古至今,江湖騙子很大比率都是出自這個行當的,並且歷史上相當多的藥方正是那些不靠譜的煉丹術士瞎碰出來的。

當然,騙子並不是中醫的特產,不管你信誰,各種騙子總能左右逢源。你信中醫他就有神醫古方,靈芝、人參、蟲草各種珍奇;你信西醫,他還可以是醫學院的院士、教授,各種磁、震、波應有盡有。所以,就醫一定要擦亮眼睛,找絕對正規的機構,才是正途。

當科學無數次證明過自己,神學依然有自己的市場,因為,永遠有未知,那麼就永遠會有人相信。中醫作為文化傳承到今天,留下的更多的是情懷。拋開文化自信的矯情,試想一下,當現代醫學無所不能的時候,還有人再提中西醫之爭麼!

所以,結論就是,對於一些小的疾病或者一些養生的方法,去找絕對靠譜的老中醫姑且也算是一個渠道。不過,除了好中醫屈指可數並且難以辨別之外,依然存在事後沒有保障的風險,而且似乎也不明智,就好比家裡明明有個大學生為什麼還要問爺爺奶奶請教家庭作業呢,而至於重大疾病,最好的選擇當然是正規醫院,切勿相信偏方和所謂的神醫。

對於爸媽而言,他們信什麼取決於他們所在的圈子在傳播什麼,而正是由於他們缺乏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動力,他們的圈子又常常被利益集團所掌控。不是商家就是自媒體,一半是他們想讓你信什麼,一半是他們覺得你想信什麼,總之,通常都跟真相沒啥關係,所以,除了普及常識最重要的還是讓爸媽習慣置疑,一旦開始思考,謠言和騙局就粉碎一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