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平涼人一定要知道,崆峒山那些古老的傳說!

崆峒文化博大精深,關於崆峒山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更是在百姓之間廣為流傳。崆峒山歷史底蘊豐厚,有很多史料記載和神話故事,集自然美、人文美、歷史美和傳說美於一身。正是這些古老的神話與民間傳說,構成了崆峒文化獨特的魅力,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

【漲知識】平涼人一定要知道,崆峒山那些古老的傳說!

崆峒仙境

洗眼泉


在崆峒山雷祖殿的旁邊,有一處深約20公分的小圓洞,就是崆峒山有名的“洗眼泉”。

提起洗眼泉,還有一個勵志故事。

傳說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趙時春,小時候家裡很窮,上不起學堂,可是他特別勤奮,總是白天干活晚上通宵看書學習,日久天長視力就變模糊了。他勤奮好學的精神打動了神仙,赤松子大仙便賜給他一眼明目清泉,讓他早晚擦拭眼睛。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趙時春考取了功名,併成為當時著名的才子。從此以後,洗眼泉就流傳開了,凡是到崆峒山遊玩的朋友,都要下去洗洗眼,感受一下來自天宮的甘露。

【漲知識】平涼人一定要知道,崆峒山那些古老的傳說!

嘉靖八大才子 趙時春

王母宮


王母宮位於崆峒山景區前山,就建在月石峽的道口北側。

相傳漢朝劉徹當了皇帝,他首先拜謁瞻仰的就是西王母。

五年之後的七月七日這天,王母降臨漢廷,她的到來令漢武帝十分感動,並親自焚香灑掃,迎接聖母的到來,為王母接風洗塵。

後來漢武帝西巡時,他第一站就去回山瑤池答謝王母。王母見皇帝這樣尊重她,十分感動。

為了感謝皇帝對她的尊敬和信仰,她特意將自己親手種植的仙桃給皇帝送了四個,讓他吃了好成仙。並對皇帝說:“每年的三月三是我的生日,舉行蟠桃會,請你到時再來品嚐仙桃吧”。漢武帝見王母對他這樣信任,當面表示說:“聖母如此看重我,我一定在此日前來祝壽,品嚐仙桃”。

【漲知識】平涼人一定要知道,崆峒山那些古老的傳說!

王母蟠桃會

來年的三月三,漢武帝備上厚禮,到蟠桃園為王母祝壽去了。祝壽完畢,漢武帝與王母到崆峒山去拜謁廣成子和赤松子大仙,尋求長生不老之法。

回到朝廷後,他一直記著崆峒山下沒有王母的住處,為此特撥官銀一萬兩,給王母修了兩處宮殿,一處就是她降生地涇川瑤池的回山,一處就是崆峒山下的王母宮。

有了漢武帝初建的王母宮,後來各個朝代都撥銀維修。

望駕山


“望駕山望駕山,年年望駕帝不還。”

傳說,黃帝乘龍上了崆峒山求道於廣成子之後,他手下的那些臣子百姓,有上百人趕到崆峒山下。他們對黃帝懷有深厚感情,多麼想讓他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

可黃帝上山以後,任山下的人們千呼萬喚,卻始終未見露面。守在山下的人們著急了,他們無法登上仙山,便在山前搬石運土,要壘起一座高臺,站在臺上望一望自己的親人。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大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加高土臺,土臺越來越高,人們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然而,隨著時光的飛逝,這百十個人也都相繼謝世,土臺並未達到崆峒山的高度。但這百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遺願,死後都願葬在土臺旁邊,做鬼也要加高土臺,使後人能站在土臺上望見崆峒仙境,望見黃帝的身影。

說來也奇怪,自從這些人葬在土臺下以後,土臺突然自動升高了。

眼看著土臺越長越大,越長越高,就要高過崆峒山了。不知是哪朝哪代的皇帝,聽信了風水大師的話,說是崆峒山前的土臺如果高過了崆峒山,天下就要大亂。

於是,皇帝便派人來到崆峒山下,挖斷了土臺與聚仙橋相通的仙脈,掘掉了土臺下的墳墓,土臺果然從此不再長高了。

後來,人們把這個土臺就叫作望駕山。至今在民間還流傳著“挖斷聚仙橋,氣死望駕山”的俗語。

【漲知識】平涼人一定要知道,崆峒山那些古老的傳說!

黃帝問道廣成子

飲月石


相傳有一回,白鶴童子把煉好的仙丹在浴丹泉裡洗乾淨返回時,剛剛飛到這石峽上空,忽然見他的師叔赤松子也駕雲迎面而來,他忙給師叔行禮,一不小心將仙丹墜落。

待行禮完畢後,發現仙丹落在一塊石頭上,忙飛下去想拿回來,可是這仙丹嵌入石中,任他用多大勁也取不出來。

白鶴童子非常著急,心想若取不出仙丹,回去怎麼向師傅交待呢?正在他心急火燎之時,誰知廣成子已站在跟前,態度和藹地問道:“怎麼,取不出來了?誰讓你粗心大意呢,算了別取了,就讓它在這塊石頭上留著吧。”廣成子說著隨手在石頭上劃了一下,石頭上頓時出現了一個月亮。

他對白鶴童子說:“你看,它象個什麼呀?”童子不敢回答,便說:“我看不出來,請師傅定名吧。”廣成子才喜言道:“你看,這青石上嵌白日,說明咱們煉丹很成功,紅的過分就成了白色,你再看這圓月,它多麼的圓啊,青圓石上有日月,就叫它飲月石吧”。從此,“飲月石”之名流傳下來,也有人叫它日月石,一直從古代叫到現在。

【漲知識】平涼人一定要知道,崆峒山那些古老的傳說!

打兒窩

打兒窩在崆峒前山懸崖上,崖上有幾個大小不同的小洞,深不過三尺,在懸崖上象蜂窩一樣開著口,這就叫打兒窩。

如果想生兒生女,那就往洞裡投石吧,若投準了據說很靈驗。

民間相傳,明代平涼府有個叫韓王,他娶妻數年了,就是不生養,一時愁得韓王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因他一心為民,樣樣事都往百姓心上辦,所以很受人民的愛戴,可就這一點事成了他心病。

有一天,韓王夫人對丈夫說:“王爺,咱們到崆峒山子孫宮求求神仙吧,聽說凡是求過的人都很靈驗,我們就去再求幾次吧”。韓王見夫人這樣說,就同意了。

當他們來到月石峽的山路上時,累得再也爬不上去了,就地坐下休息。

當韓王喘過氣來,抬頭往懸崖上一看,只見那懸崖上有幾個小石洞,這時他的一個侍從說:“王爺,依我之見,你往那石洞裡投石吧,若投準兩塊石頭,肯定能生兒子,若投準三塊石頭,準能生個閨女”。

韓王聽了覺得他說的新奇,心想:平時他跟我從來不開玩笑,今天怎麼開起玩笑來了呢?為此,他想了想說:“好,給我找三塊石頭來,看我能投進幾塊”。

隨從遞過三塊石頭,他向石洞投了過去。第一塊石頭投準了,第二塊石頭又投準了,可是第三塊石頭沒有投準落了地。韓王高興地說:“我投準了,我投準了,能得兒子了”。

可是夫人還有點不放心,就忙說:“你別高興了,等生了兒子再高興吧!”就這樣他們上到子孫宮,向子孫娘娘上了香,作了祈禱,又上了佈施。

從那以後,韓王夫人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韓王大喜,給侍從獎賞了200兩銀子,感謝他的提醒。

到了分娩時,果然生了個兒子,韓王十分高興。

他得了兒子不忘崆峒山神仙的保佑,專程上山還願,並把這個石洞起名為“打兒窩”,又親手寫了三個字,讓石匠鑿在了石崖上。

從此,凡是不能生育的人們,都會不遠千里來這裡投上三塊石頭,投準了就能生兒育女。

韓王把打兒窩的名字定下後,他又見子孫宮破爛不堪,香火甚少,於是又撥白銀一千兩,維修子孫宮。從此後,子孫宮香火旺盛,求子的人絡繹不絕。

【漲知識】平涼人一定要知道,崆峒山那些古老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