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元成交价下真实的江苏稻米市场


1.70+元成交价下真实的江苏稻米市场

4月29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2019年产南粳46拍出1.70+元/斤的惊爆价,一时间稻米圈舆情哗然,是江苏稻谷市场失控还是背后有其他原因?各种猜测不断。那么,真实的江苏稻米市场究竟是什么现状呢?

1.70+元成交价下真实的江苏稻米市场

托市稻谷入市后的江苏稻米市场形势

为了缓解南方稻谷市场区域性粮源紧张现象,国家将中晚稻拍卖较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4月17日开始重启中晚稻销售。虽然全国托市粳稻谷库存有大几千万吨,超过全国一年的粳稻消费量。但库存分布极不均衡,以黑龙江为龙头的北方市场库存占90%以上,以江苏为龙头的南方粳稻市场不到10%。今年短期内北方粳稻谷无法大量南下支援原粮紧缺的南方市场,缓解江苏地区的粳稻谷原粮供应压力,就要靠利用好南方区域(江苏、安徽)内的库存实施精准调控。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和江苏省粮食行政部门对江苏稻米市场及托市稻谷调控情况密切关注。第一期交易后,成交率为71%,2016年粳稻平均成交价2553元/吨,加上升贴水、出库费,折合仓库车板价1.31元/斤,最高价2700元/吨,折合仓库车板价1.38-1.39元/斤。体现江苏地区原粮供应紧张,进一步对成交数据统计表明江苏北部地区更为缺粮。

第二期江苏把投放数量调整到苏北四市,以缓解粮源更为紧张的苏北地区供应压力。虽然成交总量较上期减少一万吨(原因是徐州、连云港地区投放总量较上期均增长100%以上,当地米企有了更多粮源选择,这两个地区的成交总量仅增长50%左右),但江苏地区总成交均价却较上期增长50元/吨,显示投放数量和区域没有满足市场需求。当全场最高成交价冲高到2780元/吨,2016年稻谷的车板价竟然到1.42-1.43元/斤时,又引起看盘交易的会员一片惊呼。如此高的成交均价,迫使江苏部分会员把关注目光转向安徽16、18年产粳稻。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在第三期投放数量已经公告的情况下,江苏实际投放数量从13万吨调增到14.4万吨,投放区域更广泛。刚刚结束的第三期交易,江苏市场成交12.6万吨,成交率87%,成交均价2639元/吨,较上期增加23元/吨,最高价又创新高2840元/吨,折合仓库车板价(考虑升贴水)1.45元/斤。上升势头有所减缓,需求仍然强劲,质量好的粮食更加抢手。不断上涨的成交价格,加工企业纷纷叫苦,目前市场米价无法承受稻谷价格。但又无法解释为什么市场新、陈稻谷不断有高价格的需求?不同平台各类性质的粮食交易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于是,“可能有人操控价格”等猜测纷纷出现。

第三期未交易前又发布5月8交易公告,江苏2016年投放数量增加到18万吨,显示国家稳定江苏稻谷市场价格和预期的用心。

1.70+元成交价下真实的江苏稻米市场

1.70+元/斤成交价背后的原因

粳稻谷拍出 1.70+元/斤的成交价出乎市场的意料,仔细一了解却又在情理之中。其背后的原因不是一句“优质优价”就能说清楚的。

2019年新粮上市以后,江苏地区粳稻谷市场收购价格与其他地区相比最低。大量粮源外流,一部分流向北方,一部分沿长江向上,主要进入当地储备库存。同时由于江苏粳米性价比最高,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大米出货数量同比增加较多。根据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收购进度监测,粳稻收购进度大幅领先北方市场,在库存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反映粮源流出较快。节后,疫情期间江苏地区米企开工又较早,大量粮源又无意中承担的保供任务,使得江苏地区新稻谷库存进一步减少,突发的大米抢购潮成为江苏地区稻谷快速上涨的导火索。

即使托市稻谷开始调控后,由于投放结构都是2016年产陈粮,无论色泽、香味方面都无法与新稻谷相比。许多厂家用新陈稻谷混合的方法来满足市场需求。新稻谷严重稀缺导致价格继续小幅上涨

,普通品种新稻谷主流出库价又从1.45元/斤逐步上涨超过1.50元/斤;南粳系列新稻谷主流出库价从1.50元/斤逐步上涨超过1.55元/斤。最新成交价为1.70+元/斤的南粳46成为稻米圈的网红,背后的故事只有从“苏米”品牌开始讲才能说清楚。

2018年省政府部署的江苏名优农产品交易会在上海盛大举行,“苏米”抱团出击正式亮相上海,随着“苏米”大旗下的各品牌成长,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南粳46”在江浙沪地区认同度逐步很高,成为多家企业重要的拳头品牌,其品牌大米占据了市场一定的份额,随着政府推广、企业推进,其市场份额还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一般情况下,大型加工企业对高端品牌的原粮在收购季节就会按照自己的市场需求收储好年度需要的粮源,确保自己品牌产品的原粮供应质量稳定、量能持续。但对于一些成长性较快的加工企业优质原粮库存可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为了保住经销商拓展的市场,用高于正常市场的价格抢购品牌质量需要的粮源也是可以理解的,据传本次竞拍的南粳46是当地农业合作社生产了,品种纯度高,质量优良,适合做高端品牌米。

对于在大城市团购价3-3.5元/斤、小包装零售价高达6元/斤的南粳46品牌大米,如果市场有销路,出现稻谷成交价1.70+元/斤,折合到大米出厂价2.45元/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只不过这类性质粮食占市场比重太低,不断创出超高的成交价格除了有“带风向”作用,绝非目前市场主流价格。

江苏新粮将如入市?

目前江苏部分县市级储备稻谷陆续轮出进入市场,但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五月中旬以后除了县市级储备,省级储备部分也可以轮出进入市场了,由于省级储备有库存保底规模,五月份轮出规模也不会太大,相当一部分需要等到六月份小麦入库后才能轮出。

加工企业最关心的还是托市新稻谷何时入市,以什么底价入市?这是必须面对又没有答案的问题。在此做一个猜测,或者对市场的期望吧!目前采用的底价政策是2019年的销售方案,希望2020年方案在5月下旬前出台,2019年新稻谷销售底价希望在2750元/吨左右。如果希望成真的话,苏皖地区托市新稻谷增加入市以后,江苏新稻谷市场价格将逐步稳定,并有可能缓缓回调。

(作者: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孙家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