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时代不需要纯粹的流量输送思维

流量红利的见顶带来的是焦虑,为了获取流量,人们开始用渠道下沉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渠道下沉其实是另外一种获取流量的方式而已,社交电商便是在渠道下沉的大背景下诞生的。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用流量输送的思维和逻辑来对用户进行再度收割,非但无法改变用户痛点,同样无法破解自身的发展难题。

所谓的新零售时代其实是一个与电商彻底诀别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平台因为深度参与到行业的实际流程和环节当中而不再像互联网时代那样与传统行业泾渭分明。如果我们用社交电商的流量来掩盖电商时代的落幕,而不去寻找破解电商困境的方式和方法的话,那么,所谓的社交电商或许仅仅只是一块垫脚石而已。

无论是从社交电商诞生的背景还是从那些加持新零售概念的玩家的出发点来看,所谓的社交电商都不是一个真正有创新性的存在,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式的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推向极致的表现而已。因为社交电商真正吸引资本的地方并不是“电商”,而是在于“社交”,社交的背后其实是流量。

而如果一味地获取流量,缺少了对于上游产品和下游服务的改变,所谓的社交电商仅仅只是在流量见顶的大背景下一种简单粗暴的商品销售的手段而已,并不具备真正的内涵和意义。在强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深度改变的新零售的今天,社交电商的出现只会延缓对行业上下游的深度改变,让消费升级的红利落空。

可能有人会说,社交电商其实也在提供新的产品。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些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其实并未真正跳出传统的生产和供应逻辑,用户之所以会购买这些产品或者是因为带货大V的IP,或者是因为内容,或者是因为社交关系。

当社交电商的商品供应与用户需求之间无法真正真正实现对接,而是用带货大V、内容和社交关系来进行硬推的时候,可能有些产品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对于上游的生产厂家来讲,其实是很难有很大的改变。另外,由于改变生产产品的方式,会给上游厂家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社交电商对于上游厂家的影响力和改造力其实都是相当有限的。

当社交电商仅仅只是一味地去卖货、销库存,而缺少了对于上下游的深度改造的时候,所谓的社交电商其实只不过是一场虚假的概念游戏而已。当用户对大V、内容、社交关系不再“感冒”的时候,社交电商这种以简单卖货为主打的发展模式必然会遭遇困境和难题。

在新零售的风潮不断涌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开始从传统电商的平台模式转移到深度赋能模式上的时候,人们对于社交电商的盲目拥趸只会暂时掩盖整个行业的发展难题。对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来讲,对于社交电商的坚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看似光鲜亮丽的潘多拉魔盒,当它带来的虚假的繁荣和亮丽退却之后,整个行业的发展依然会回归到新零售的发展轨道里。

如果我们还是用社交电商的方式来继续获取流量、收割流量,那么,当人们对社交电商免疫,我们难道还要一直坚守流量的思维吗?很显然,这种思路并不正确。

在社交电商逐渐被资本、巨头重视的时代,其实,内在逻辑是他们对于流量、对于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的迷恋。对于旨在重新构造全新行业链条的新零售来讲,社交电商并不能够真正发挥这样的作用,等到昙花一现的绚烂过后,依然会回到加注B端,重构产业链的轨道上来。

新零售时代不需要纯粹的流量输送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