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市九龍街道“項目管家”解難題促發展

落戶九龍街道的青島景晟醫養健康項目,總投資約170億元。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到了開工時間,相關審批流程還沒有走完。“挨個部門單位辦理手續既不安全又費時費力,怎麼辦?”青島景晟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安羅“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對了,有一位姓劉的九龍街道領導跟我對接過項目進展情況,何不給他打個電話試試。”拿定主意後,王安羅撥通了九龍街道黨工委委員劉衍惠的電話。放下電話,劉衍惠第一時間向九龍街道主要領導彙報,邀請相關部門到指揮部現場辦公。啟動容缺受理、並聯審批機制,以最快速度讓項目具備了施工許可條件。“具備施工條件就等同於拿證,項目就正式開工了。”王安羅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不久,王安羅又遇到了新問題:企業工人多數在外省,跨省到崗難度不小。王安羅再次撥通了劉衍惠的電話,尋求幫助。“請在您的辦公室等我,我們一起想辦法。”放下電話,劉衍惠又馬不停蹄地來到王安羅的辦公室商議對策。

  “您看這個事是不是可以這麼辦,第一步,建好隔離區;第二步,聯繫返崗工人返膠時間;第三步,安排專人在高速口等候;第四步,‘點對點’將工人運送到隔離區隔離。”劉衍惠把自己的想法向王安羅和盤托出。

  “這個辦法好,我看咱就這麼辦。”對於劉衍惠的想法,王安羅舉雙手贊成。兩週之內,青島景晟健康產業有限公司70多名工人順利到崗,並迅速投入到項目建設中。“項目開工時間比原計劃只晚了兩天,基本沒影響工程進度。”王安羅滿意地說。

  然而很快,新的問題又來了。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工地上原廠房拆除後的建築垃圾無法及時清運,項目建設又一次受阻。這次,王安羅毫不猶豫地就給劉衍惠打了第三個電話,在他看來,九龍街道的這位領導“相當靠譜”。

  放下電話,劉衍惠立即向九龍街道主要領導彙報。九龍街道主要領導的態度非常明確:要人給人,要機械上機械。就這樣,九龍街道調動了1/3的工作人員,並緊急徵集十幾臺挖掘機、二十多輛大卡車,僅用時一週時間,就將3萬方建築垃圾清運到一處臨時存放點。

  青島景晟醫養健康項目推進中的“一波三折”,是九龍街道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九龍街道健全服務企業項目機制,對企業和重點項目全面進行梳理,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為保障海爾空調互聯工廠按計劃順利復工復產,九龍街道在抓好企業當地職工復工防疫的基礎上出資14萬元,採用“點對點”包車、“點對點”包機等方式車,幫助海爾、天源水產、安山傢俱等企業從鄭州、合肥、重慶等地,引入熟練技工多人,保障了企業全面達產達效,助力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對於昌新鞋業等用工需求較大的企業,九龍街道辦事處精心為企業服務著手,幫助企業建立從建立隔離區、測溫登記、廠區消毒、實行工人隔離作業、獨立餐廳等一系列流程,實現了4300多職工順利開工。

  “大項目往往審批手續多、用地多,又遇上始料未及的疫情,按計劃及時開工面臨巨大挑戰。為克服審批、徵遷、開工三大難題,我們成立18人的工作專班,與項目方聯合辦公,一同按下了項目建設的‘快進鍵’。”九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潘樹春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