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媽媽,60分剛好

疫情期間,神獸們都在家裡上網課,家長們與孩子相愛相殺。孩子們覺得家長太過關注,需要自己的空間;家長們覺得孩子太不聽話,不能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

為什麼父母的一腔愛心會被孩子們所厭煩呢?快樂心理學上的“60分媽媽”理論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好友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為了女兒讀書付出良多。

孩子初中時為擇校換了學區房;高中時又租了房子在學校外面就近照顧孩子生活。 為了讓孩子專心學校,好友家務全包,飲食營養搭配講究,孩子服裝搭配一手包辦,堪稱兢兢業業的老母親。

可是太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孩子覺得壓抑,孩子經常跟她吵架,故意上課走神下課不做作業,媽媽越焦慮孩子越放鬆。

好友連孩子讀什麼大學什麼專業畢業後做什麼工作都計劃好了,沒想到孩子的成績就是忽上忽下。好友的情緒也隨著孩子的成績而上下起伏。

好友的情況不是個例。

家有高三學生,整個家庭都圍著孩子轉是正常現象。但這種正常現象並非是正確的現象。

高考是孩子要面對的事情,家長再重視也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試,最多就是搞好後勤工作就好。過度的重視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好友的女兒到了高三,每次測驗必然生病,去醫院檢查又沒什麼問題,回到學校後依然逢考必病,到後來發展到暈倒在考場上。

好友在電話裡跟我哭訴,我在千里之外都能感受到她的焦慮以及付出了卻沒有相應回報的不甘。

好友在離婚後把全副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要好好學習就好,其他的一切都有媽媽。這樣的媽媽,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完美媽媽”。

完美媽媽其實是媽媽本人對自己的定位。完美媽媽給與了孩子太多的愛,超出了孩子的需要,在實際上給孩子造成了負擔。完美媽媽並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媽媽。

做媽媽,60分剛好

近來《爸爸去哪兒6》中“小包總”楊爍對待兒子的方式上了熱搜。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楊爍對兒子從來沒有好好說話過。兒子雨辰任何行為都能引來爸爸的冷嘲熱諷,各種嫌棄,各種打擊。

小小的雨辰,面對爸爸的責難,除了沉默和照做,不見有任何反抗。他的委屈痛苦和難過,隔著屏幕都能感受的到。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可能在楊爍看來,兒子是男孩子,從小就要嚴格要求,不能慣著。他對兒子的態度也是他認為的愛的表達。

但是孩子還小,他不會通過大人嚴厲的呵斥和無情的打壓中去感受父母那深沉的愛,他只會感受到恐懼。

也許會有人說,楊爍也沒打孩子,只是罵幾句而已。可是啊,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暴力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遠超肢體暴力。

也許會有人說,對孩子就是要嚴厲,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這話聽著耳熟吧?多少父母打著愛孩子的名義行傷害孩子之實。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以後社會對待孩子的方式。

當一個孩子從小從父母那裡得到只有不斷的質疑否定和打壓,你還指望他長大後陽光開朗?孩子精神正常已經是內心足夠強大了。

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主張得不到回應,成績也得不到肯定,他的內心就會充滿不安全感。而製造孩子這種不安全感的父母,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壞媽媽”。

研究表明,大多數行為異常的問題,追根究底,其根源就來自於跟父母之前的“不安全依戀關係”。


做媽媽,60分剛好


英國客體關係心理學家唐納德.伍茲.溫尼科特提出了“足夠好的媽媽”這一概念。如果說完美媽媽是100分的話,足夠好的媽媽就是60分。

足夠好的媽媽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好媽媽。

要對孩子好,而且還要足夠。給少了叫不夠好,意味著媽媽不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信任感;給多了叫過分的好,意味著媽媽始終不能對孩子放手。

積極心理學提出了積極教育的概念。要做做足夠好的媽媽,就要給孩子積極的教育。

要做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教育,父母需要這樣做:

首先,父母需要接納孩子。

當你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過於吵鬧、沒有達到你心中的標準而感到生氣時,請深呼吸,感受自己內心的想法,聽一聽自己內心的評判,根據內心的感受去選擇行動,並幫助孩子學會做一樣的選擇。

孩子並不是故意成績不好,他或許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這時候其實他很想得到父母的幫助。

孩子的吵鬧也許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畢竟當他是一個很乖的孩子時,父母的注意力會放在其他地方。

孩子沒有達到父母要求的標準,不妨反思一下這標準是否合理,是否正確。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畢竟自己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其次,發現並培養孩子的優勢,並且充分發揮它。

馬丁.塞利格曼說:成就和幸福的核心在於發現和發揮你的優勢,而不是糾正你的弱點。

很多父母都不太擅長髮現和發揮孩子的優勢,因為已經習慣了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絞盡腦汁希望能夠改善和克服這些缺點,生怕這些缺點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短板。

誰沒有短板?但是讓我們走的足夠遠的是我們的長板。

從此刻開始,讓我們將眼光放到孩子的優勢上去。

孩子有哪些優異的表現?這些表現是不是充滿激情?這些表現是不是經常用到?

如果是,那就請給孩子在這方面進行強化吧。

發現並充分發揮孩子的優勢,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成為這條街最優秀的崽。

最後,作為父母,需要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和欣賞,多給孩子一些自主權,多給孩子一些實踐和動手的機會。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的天花板,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應對世界的信心和勇氣。

孩子並不一直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更需要在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中獲得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寶貴的體驗。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讓我們做一個足夠好的60分媽媽吧,給孩子的愛不多不少,剛剛好。


做媽媽,60分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