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之殤:從圓明園到巴黎聖母院

人類文明之殤:從圓明園到巴黎聖母院


今天是巴黎聖母院火災一週年。


世界級藝術瑰寶——巴黎聖母院,於2019年4月15日起火。火災起於閣樓,不過兩分鐘便內竄至房頂,引發整個木結構內部燃燒。大火熊熊燃燒五個多小時,塔尖和三分之二的屋頂損毀。據法媒推測,引發火災的原因可能是電氣短路。


全世界為之嘆息。



巴黎聖母院矗立在塞納河畔,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


它承載著法國的藝術和歷史。作為法國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這個歐洲建築史上劃時代的象徵,從開始建造到成功共花費了一百八十年。


1163年3月24日至4月25日,在路易七世國王和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陪同下聖母院奠定了基石。


1793年,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大教堂的許多寶藏都被摧毀或被掠奪。


人類文明之殤:從圓明園到巴黎聖母院


1801年,新統治者拿破崙·波拿巴將大教堂恢復為教堂。大教堂在19世紀初期正在運作,但其整體已經破敗不堪了。1844年,建築師奧萊·勒·迪克主持了修復工作,重現了聖母院久違的光彩。工程持續了23年,修繕了尖頂和聖器堂,因此今日我們見到的巴黎聖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們來重新詮釋的。時至今日,聖母院依然是法國哥特式建築的曠世傑作,並幾乎完整的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風貌。(cr.歷史地理雜學)


人類文明之殤:從圓明園到巴黎聖母院


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法國將全力重建巴黎聖母院。他承諾5年內完成重建,但現在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暫時被擱置,五年重建完成看起來很難做到。




巴黎聖母院的火災讓很多人想起同樣失於大火的文明瑰寶——圓明園。


但與巴黎聖母院大火不同的是,圓明園的大火是赤裸裸的毀滅和掠奪。


曾著有《巴黎聖母院》的法國著名文學家雨果曾對圓明園做出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人類文明之殤:從圓明園到巴黎聖母院


“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帝命名的。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 它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守園的官兵寡不敵眾敗走。法軍首先展開搶劫行動,英軍司令格蘭特遂批准英軍入園。聯軍士兵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根據英國官員事後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寶(金銀、寶石、綢緞和古玩陳設等)價值達600萬英鎊之多,因不識其價值或因搬運不便而被毀壞的珍本圖書、佛塔、瓷器、傢俱等價值與此相仿。


人類文明之殤:從圓明園到巴黎聖母院


火燒圓明園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人類文明之殤:從圓明園到巴黎聖母院


圓明園只剩斷壁殘垣。


這場浩劫,是中國近代史上難以抹去的恥辱。現存的圓明園遺址,是永遠的國恥紀念地,是世世代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有著極其深刻的教育價值。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巴黎聖母院大火的第二天,中國圓明園遺址公園的官方賬號曾發聲:“這一刻的中國人,怎能不想起,揹負了一百多年圓明園燒燬的心靈創傷,何其艱難、何其罔然,可惜聖母院,可惜圓明園,文化不應該這樣毀滅,更不應該人為踐踏!願文物都能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