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枭龙”有3个海外客户:巴基斯坦、缅甸和尼日利亚。其实从中国自己没有装备这款战机就能看出一些端倪:经济不错的有影响力的国家就不会买这种不上不下的轻型战斗机。所以“枭龙”实际上是面向愿意使用中国制式装备的发展中国家,但这种国家并不多。另外一个老生常谈的原因:影响国际军火贸易的因素太多了,包括经济实力、政治环境和作战体系等等。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FC-1“枭龙”战斗机名义上是中巴联合研制的轻型战斗机,实际大部分研发工作都是由中国完成,巴基斯坦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从配置上讲,“枭龙”原版使用意大利FIAR Grifo S-7机载雷达,Block2改用中国KLJ-7A雷达,而Block3更是升级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也达到170公里。到Block3这个程度,应该说在轻型战斗机中属于航电系统非常优秀的程度了。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KLJ-7A雷达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KLJ-7A雷达

在机载武器方面,“枭龙”已经达到较强的多用途能力,可以挂载中距空空弹、空地弹、反舰弹、精确制导弹药。下图是IDEAS2018展出的“枭龙”Block2型战斗机,同时展出的匹配弹药包括CM-802AKG(远程空地弹)、CM-102(远程反辐射弹)、C-705KD(空地弹)、CM-704KG(空地弹)、CM-506KG(精确制导炸弹)、CM-502KG(轻型空地弹)、YZ-200(精确制导炸弹)、YZ-100(精确制导子母弹)等弹药。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还有疑似射程超过100公里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反舰导弹等等。应该说“枭龙”在多用途方面还是可以的,毕竟价格不算高,也就是大家所谓的“性价比”。与瑞典JAS-39“鹰狮”的4300万美元单价相比,也算便宜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个性能问题,我们下面再说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但为什么“枭龙”的客户并不多,其实这里面涵盖了以下的几个因素:性能、价格、作战体系、国际政治。

我们所谓的“性价比”一定程度上只是在看表面价格,“枭龙”Block3单机价格在3500万美元左右,似乎看起来并不贵。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枭龙”只是轻型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4.5吨左右,搭载的也是1台中推力发动机而已。所以,虽然“枭龙”在雷达优势下表现在多功能性和可扩展性是不错的,但是因为本身就是轻型的定位在作战半径和挂载能力上表现就一般了。另外,“枭龙”在气动上采用的中等展弦比边条翼常规布局,机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前缘后掠角为42度,大后掠角边条延伸至机身尾部。这种气动按理说在亚音速和跨音速机动方面有着不错的性能,但是与RD-93发动机配合的并不好,推重比较低导致气动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至于我们一直在说所谓的“一般”到底是和谁比?美国的F-16,世界上现役最为成功的中型战斗机。为什么说F-16受欢迎,本身美制战机在整体的寿命上就大于中、俄式战机,退役后未必达到极限寿命,所以国际市场上存在这大量的二手F-16。这些二手F-16A/C翻新价格便宜的只要3500万美元左右,跟“枭龙”比差不多。关键是F-16的起飞重量可以达到20吨级,重挂点数目和航程都是优于“枭龙”。虽然F-16A/C的航电性能并不能达到“枭龙”的水平。所以只要经济实力还不错的国家,能掏出钱的国家,基本上都会选择性能更均衡的美制F-16,而不是选择一款发动机还是第三方国家的轻型战斗机。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这里再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国家满世界找二手F-16却不去买“枭龙”,因为现存作战体系是美式或者长期使用美式装备,买来“枭龙”配合不起来。比如巴基斯坦空军保有数量可观的F-16战斗机,也就是下图这样,而“枭龙”只是替代原先轻型的歼-7机队,并不是替代F-16,所以实际上巴基斯坦仍然期望能继续引进二手F-16支撑中型机队。使用同一体系下的装备无论在保养、维修还是作战系统兼容方面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比如你让沙特空军买“枭龙”,用美制的E-3“望楼”预警机引导“枭龙”发射的PL-15远程空对空导弹,这可能吗?还有,原本熟练掌握F-16全套维修保养技术,突然换“枭龙”,恐怕三两年的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枭龙”。所以,为什么很多国家宁愿选以前用过的装备或者同一国家的装备,就是不想去从头开始适应一套新的标准。这也是歼-10为什么没有成功的推到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巴基斯坦空军F-16战斗机

再牵扯一点,国际军火市场也是分门派的,占比最大的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以中俄系武器在世界军火市场被瓜分的差不多之后再进来很难轻松的前进。而政治帮派也导致军火交易存在门派的说法,毕竟欧洲中东亚洲相当一部分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昂贵的美式装备。但中国这点就差很多了,盟友很多经济实力并不强,有的甚至连2500万的“枭龙”Block2都买不起,只能买“魔改”的歼-7,价格才1000多万美元。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尼日利亚歼-7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枭龙”战机物美价廉 但仅有三个用户 并非性能原因

所以在“枭龙”出口的问题上,只能说面向愿意使用中国制式装备的发展中国家,这就极大的限制了“枭龙”的客户群的问题。到现在,除了生产方巴基斯坦之外,用户只有缅甸和尼日利亚,其中尼日利亚只有3架简配的,算是撑撑场面那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