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了兩句詩來自誇,老師卻斷章取義,把它作為教書育人的格言

說起杜甫,可能都會覺得和“狂“”傲”二字沾不上邊。但事實上,杜甫放骨子裡卻是狂傲的。

杜甫寫了兩句詩來自誇,老師卻斷章取義,把它作為教書育人的格言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多少都有些狂傲,文化人稱之為恃才傲物。這些恃才傲物的人裡面,尤其以唐代詩人最為顯著,比如李白,連人們心中形象最為老實厚道的詩聖杜甫杜工部,也曾如此俏皮地描述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說杜甫老實,只是因為我們讀他的詩,從他的字裡行間總能感受到他的愁苦,以及他憂慮中不失希望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看似苦大仇深的人往往都是厚道人,從不誇誇其談,也不妄自菲薄,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十足的老實人一個。

但,事實上,杜甫也是個文化人,還是特別有文化的大唐詩人。比起李白,杜甫的狂傲恐怕也遜色不到哪去,特別是出自於這首《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兩句名言,將杜甫作為大唐文人骨子裡的狂傲體現的淋漓盡致。

杜甫寫了兩句詩來自誇,老師卻斷章取義,把它作為教書育人的格言

杜甫網絡圖片

雖然教科書上選取的杜甫詩大都有著憂國憂民的色彩,但這句詩卻是個例外,只節選其中兩句,不採全篇,用以勸勉學生多讀書。當時作為在校學生的我還在納悶,這兩句詩簡直是如雷貫耳,為何不讓我們好好品讀一番它的全篇?

後來,我才明白,不收錄是有原因的。因為,這首詩本就是杜甫在發牢騷,控訴他鬱郁不得志的經歷,恰巧,這兩句看起來絕妙的誨人格言又是老杜“憤世嫉俗”的自誇。如果把整首詩放進課本,老師引經據典的教誨就會顯得無比尷尬。

這兩句詩就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按照老師給我們的教義來講,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書讀多了,寫文章的時候自然行雲流水,妙筆生花,與人交談的時候自然口吐蓮花,妙趣橫生。但事實上,在杜甫的詩中,這兩句詩的意思應該是“我老杜讀的書少說也有一萬卷,文章寫的更是文采飛揚,哪一句不是神來之筆?”潛臺詞就是說,即使說我老杜算不上經天緯地、曠古爍今的賢人,但說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絕不為過。 

杜甫寫了兩句詩來自誇,老師卻斷章取義,把它作為教書育人的格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法(圖片來源於網絡)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於百僚上,猥頌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貢公喜,典出《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字子陽,“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後世遂以“貢公喜”指漢貢禹為王吉的登用而欣喜。引申為樂於良朋的出仕,慶賀他人做官。

原憲貧,典出《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原憲 , 孔子弟子,為古之清高貧寒之士。原憲家貧,但不願迎合世俗去當官幹壞事,後就用“原憲貧”詠賢士能安貧樂道。亦作“ 原憲病”。

按照杜甫當時的心境翻譯成白話文,大概意思就是:

紈絝子弟即使不學無術依然不會餓死,而博學多才的讀書人大多卻貽誤終生,而我老杜就是其中一位。韋大官人你仔細聽聽我老杜的故事就會知道。我杜甫在少年時代就才華橫溢了,還做過參觀帝都的賓客呢。我讀的書沒有沒有八千也有一萬,寫起文章更是行雲流水,猶如神來之筆。論寫賦,可以和揚雄叫板;論寫詩,能和曹植匹敵。連當代文壇領袖李邕都想約一個檔期求見我一面,連寫過《涼州詞》的大文豪王翰都想跟我做鄰居。我以為憑藉我卓爾不群的才華,必定會很快奔一個很好的前程,甚至身居要職。上可輔佐聖上,讓他達到比堯舜還要高的地位;下可教化人民,讓社會變得民風淳樸,海晏河清。卻不曾想,我這滿腔報負全都成了白日夢,但我一直沒有因為這無窮的失望而萌生過退隱江湖的想法。於是,在這長安城裡,我騎著小毛驢,就這麼渾渾噩噩地踏過了十三個春秋。早上去敲人家達官貴人的門,晚上又尾隨那些高頭大馬,一路風塵。像可憐的乞丐一樣,吃著別人剩下殘羹冷飯,艱難的生活無處不透露著悲酸。就在前不久,聖上徵召天下遺漏的閒才考試,我本以為自己終於能得償所願、大展宏圖了,不料這卻是李林甫策劃的一場騙局,把所有應試的人都刷了下去,還說什麼“野無遺賢”。這個結果對我來說,無異於有著青雲之志的大鵬折了翅膀,夢想著躍過龍門的鯉魚沒了遠遊的機會。實在是慚愧,韋大人您經常把我寫的好的詩句朗誦給百官們聽,還不停地誇獎我的詩詞句新穎,我只道,您是真心推薦我,可我無以為報。所以,當聽說大人您升了尚書左丞的時候,我高興得就像漢代的貢禹聽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彈冠相慶”一樣,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貢禹一樣因此而受到提拔。只可惜,這樣的機會畢竟只是個奢望,我老杜再也無法忍受原憲那般貧困了。我怎麼能一直像現在這個樣子?滿腔憤懣,反反覆覆。所以,寫這封的目的只是想跟韋大人您道個別,我打算就此退隱江湖,離開這西秦大地,離開長安。只是,我還有些捨不得終南山,走的時候我一定要在渭水邊上好好回首一番。說實話,我想報答您的“一飯之恩”,想跟那些對我有過關懷的大臣好好道個別。算了,就讓我做個閒雲野鶴,出沒在煙波浩渺間,遨遊天地,誰還能把我咋地不成? 

所以,如果把這首詩納入教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兩句詩必定是另一番註解,再也無法成為勉勵學生刻苦讀書的座右銘了。

杜甫寫了兩句詩來自誇,老師卻斷章取義,把它作為教書育人的格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後世註解。(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後人又偏偏喜歡喜歡斷章取義,憑藉自己的喜好做一個文摘,因而造就了這句名垂千古的座右銘,正如大發明家愛迪生的那句名言被斷章取義一樣: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

杜甫寫了兩句詩來自誇,老師卻斷章取義,把它作為教書育人的格言

殊不知,原話後面還有一句:當然,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過是汗水而已!The talent is 1% inspiration adds on 99% sweat,certainly,does not have that 1% inspiration,in the world all sweat to put or bring together also only is the swe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