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風 戰疫一線勇擔當


張東風  戰疫一線勇擔當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意的危急時刻,作為一名從事社會救助的工作者,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他義不容辭,主動請纓,衝鋒到防控一線,忘記疲憊,夜以繼日地為抗擊疫情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並深得群眾的讚許,他就是商都縣民政局社會救助股股長張東風同志。

張東風,男,1980年出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主要從事過人力資源管理、銷售、防災救災,現主要從事社會救助工作。

時光回溯到一個月前,就在大家都還沉浸在過年的喜悅當中時,得知疫情的他於大年初二便從遠在蘇尼特右旗的父母家中趕回單位,先後參與了包聯社區防控,及時協助領導安排全縣各鄉鎮各養老機構防疫布控,並深入一線養老機構指導、暗訪及督辦各項防控事宜。十個鄉鎮52處幸福院、4842戶、6514名老年服務對象,他不辭辛勞,親自前去宣傳、指導並通過發現問題掌握第一手資料。

為薄弱環節如何加強布控提供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他深知,這些地方的防控,至關重大,來不得半點馬虎。可唯獨忘記關照自己的身體。 餓了,對付吃口方便麵,渴了,喝口冰涼的礦泉水。有時候一忙起來,連吃飯喝水都成了順帶,沒時沒點。一天幾個鄉鎮跑下來,疲憊程度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他還對通過電話訴求的弱勢群體解決著他們各自的困難。每日按時按點向市局報送著《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日報表》、《烏蘭察布市養老機構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情況統計表》、《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疫情防控期間信息反饋花名錶》、《民政局負責人抽查暗訪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統計表》等疫情防控情況。就這樣連軸轉近一個月,卻沒有半句怨言,依然默默地奔走在抗疫一線。

他對待工作的一絲不苟,認真負責,贏得了同事的認同和局領導的稱讚。自疫情防控以來,由於他的親力親為,涉及救助和防疫的每項工作都安排的秩序井然,各項數字更是印在了心中,隨時問及,都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也贏得了上級部門領導的讚賞和信任。他不是神通,沒那麼好的記性。只因用了心力,數字便心中自生。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戰爭,就會有犧牲。雖然他從事的工作不似疫區的最前線,卻依然存在潛在的風險。服務對象,情況複雜,服務群體,龐雜難料。可他卻毫無懼色,也從未退縮。以摸清底數,科學防控的韌勁戰勝了自己也感動了院民。由最開始的不好好配合變成了樂意主動承攬起轄區的監管工作,這一轉變,讓他感到無比欣慰,一種溫暖和力量從心底汩汩湧了起來。

作為一名社會救助工作者,他訓練有素,並能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謙虛謹慎,積極向有經驗的同志學習。每每遇事都會用心與來訪者溝通,常常把自己放在來訪者角度考慮他們的實際訴求,熱情耐心地解決來訪者的問題,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記得2019年深秋的一天下午,下班後他仍在辦公室加班,突然進來一名60多歲的老人,在交談中得知是來找親戚的,錢快花完了還未找到,尋求幫助。由於具體工作人員已下班,他便將他兜裡僅有的30多元錢遞給了老人,並安頓老人天氣冷了去飯店吃口熱飯,明天來一樓大廳辦理救助,感動的老人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還有2019年年底大庫倫鄉一六個月大患先心病範姓嬰兒,之前參加過全區困難家庭先心病兒童免費手術篩查,由於年齡太小不能手術。後因孩子難受,入院檢查醫生說需要及時手術。後來找他尋求幫助,經他與上級慈善總會聯繫得知醫院手術計劃年前已經排滿,而且最後一批也要馬上手術。他聽到此消息很是著急,積極的與上級慈善總會聯繫並說明孩子需要手術的緊迫性。終於在他不懈努力的溝通下,區、市慈善總會的幫助下,醫院同意安排手術在年前最後一批中,於2020年12月30日在天津泰達順利手術,現恢復的很好。

這樣的事蹟幾乎天天發生,但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這是我應該做的”。他平時注重學習,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和完善自己,尤其對救助政策的解讀非常到位,處理解決群眾的訴求和問題得心應手。

由於服務群眾工作出色,2014年被評為自治區優秀災害信息員,連續三個年度榮獲了“優秀工作者”的光榮稱號,同時還評為我縣的清風標杆幹部。這些榮譽的取得,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他用行動詮釋了“民政愛民,民政為民”全新理念。

平凡的人,危難時刻扛起了責任,並義無反顧地往前衝,便變得不再平凡。他深知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他敬畏自己的工作崗位也對服務對象懷揣一片真情。惟有情真,方可用心。惟有肯擔責,方能見初心。大疫之下,疾風知勁草,板蕩忠誠。他的身影仍在防控點穿梭,他的故事也仍在繼續。我們祈願疫情早點過去,好讓他回家看看自己可愛的兒子和賢惠的妻子,也好讓他美美的睡個安穩覺。(穆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