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不耐煩、急躁”的心理?

症狀舉例1:跟一個人溝通,感覺對方說的沒水平,聽的很不耐煩、急躁,沒耐心聽下去。

病因分析:這種情況潛意識的心態是郭老師講的典型的“我是、我能、我慢”的心理,簡單來說,就是自以為是、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比別人厲害,認為自己懂的更多,認知和見解比別人更深刻,對方說的很膚淺、或者對方說的很片面甚至很錯誤。此時,就是“自我”或“小我”在作祟,通過比較而產生的二元對立。

因此,對方說的話讓自己很不滿意,聽的很不耐煩,自己內心開始產生抗拒心理,抗拒心理的呈現就是急躁、不耐煩、沒耐心聽,內心希望對方趕緊停止說話,自己要表達(本質上是想彰顯自我的厲害),或者想離開(覺得跟這個人的溝通,在浪費時間)。

深刻的洞察到真相,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甚至就是解決問題本身,如果洞察不到真相,我們的一切方法都將在一堆概念裡繞來繞去,只能用學到的概念、知見來自我暗示來解決表層問題,而一旦洞察到真相、實相,那是內心坦然的接受,甚至還會對自己的問題會心一笑。

首先要說一個真相洞察:一切不舒服的心理,本質上都是自己的問題,更具體而言,是自我、小我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是一個更深層次的自我解剖,我們權且當做對“自我把戲”的揭曉。“自我”對外境的一切人、事、物,都有在潛意識裡貼標籤的慣性,然後把所有的人、事、物分成符合我心意的和不符合我心意的,注意這裡是“符合我心意”,而不是“符合真相”,符合我心意的就是我所喜歡的,然後就抓取;不符合我心意的,就是我所討厭的,然後就排斥。這個貼標籤的過程就是二元對立的過程。

急躁、不耐煩、嗔恨等不舒服的心理,就是對自己不喜歡的一種排斥。你可能會覺得,有時候就是對方不對啊,就拿上面與人溝通不耐煩的案例來說明,有時候對方講的話就是不對,就是沒水平啊。

針對這種狀況,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認為的對方沒水平,只是我們所認知的,不一定是對方沒水平,有可能只是跟你既有的認知相沖突的而已;其次,如果客觀上而言,對方講的就是不對、就是沒水平,甚至是錯誤的。

不管是自己認為自己是對的,還是對方是真沒水平,我們必須意識到:對方可以說的不對,

但我們對對方的“排斥心理”從而導致的急躁、不耐煩就是錯的。這才是自己最大的問題。因為這個排斥心理問題甚至會演化為一種排斥模式,形成習慣性排斥,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對排斥的人、事、物太多了,我們的煩惱將層出不窮,我們將成為各種境界的奴隸,情緒將被外境所一直牽動

文章開始舉的例子是與人相處的不耐煩、沒耐心。其實對於事的不耐煩,比如干家務活,也是因為我們給這個活貼了一個標籤認為,這是不重要、很低等的活,然後認為自己有更重要的事,然後就對當下的事產生了排斥心理,有了排斥心理就開始不耐煩、沒耐心。

那既然知道由這個自我的二元對立導致的“排斥心理”,如何解決呢?

第一,要有借事修心的意識。不管發生任何讓自己不舒服的事,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要珍惜這件事,不要脫逃,要有通過這件事提升自己心靈層次、校正自己錯誤觀念的心理。

第二,在具體事上,認出小我的把戲。把所有一切讓自己不舒服的人、事、物,都當成一面鏡子,當自己有不舒服的心態時,意識到自己的小我開始作祟了,馬上覺察,要感謝這面鏡子,照出自己潛意識的心理問題。

第三,包容自己,坦誠的面對自己。一旦看到的小我的真相,這時候不要開始討厭自己、抱怨自己,這時候要愛自己、包容自己,知道自己今天的問題,是過去的某些事讓自己形成了某種慣性模式、某種習性反應,這是很難一下子去解決的。但是包容自己不是縱容自己,而是要真實的面對自己,用一顆客觀的心來看待問題,然後才能校正自己的錯誤心態。當我們能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問題時,我們就會知道,別人所具有的問題我自己都有,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程度層次不同而已;當我們真正開始學著包容自己、愛自己時,自然我們就會包容別人。

第四,以大自然為師,向大自然學習超越二元對立、學習心量廣大。先“人法地”開始,向大地學習承載一切、包容一切的胸懷。不管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大地一樣承載,不管你是成功狀態,還是失敗狀態,大地一樣承載,不管你是一坨屎還是一個成功人士......一切都在大地的懷抱裡,被大地給包容著,我們能不能學習著包容一切呢,不要做別人生命的主人,要做別人生命的配角,只是在恰當的時候合理的給別人意見就好,讓別人自己擔負自己的因果(如果別人真是錯誤的,他肯定有自己相應的結果來警戒他)。當然,以大自然為師這方面,我們要用心靈去感受和體驗,而不是用大腦去分析,一旦讀懂大自然,則一切問題都會消失,這方面我做的還不好,還需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