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上好阅读课么?王先生告诉你这些方法!请看过来

想让孩子上好阅读课么?王先生告诉你这些方法!请看过来

课堂教学及效率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探讨的课题,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占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和地位。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对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在这四种能力当中,阅读无疑是最基本的环节,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阅读者得天下。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真的是每况愈下,这样的现实让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痛心疾首。我也一直在关注着学生的阅读素养,并且在语文课堂之中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尤其是对阅读的兴趣,因为这关系到对我们母语的继承和发扬,甚至关系到汉语的兴衰存亡,振兴汉语的重任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责无旁贷。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应该如何上好阅读课呢?

一、放声诵读

有的老师会觉得经常让学生放声诵读是在浪费时间,其实,放声诵读不但不会浪费时间,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感,塑造学生良好的气质,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这也正说明了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

曾国藩在家书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李、杜、韩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蜜咏甜吟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朗朗可诵矣。”这话是很精当的。

诵读教学并不难,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多读,培养他们的诵读兴趣。在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早读。每次早读时,要给学生布置早读的任务,督促学生进行诵读,让每一个学生都放声诵读。背诵是使学生多诵读的好办法,在检查背诵的时候,不能只检查个别的学生,而是要求全班齐背检查全体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诵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给学生提出诵读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诵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诵读,一定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多、不读破句。在诵读中要求学生要读的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而且能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我们不仅要提出诵读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去诵读,一步一步达到目标,这是需要花不少时间才能理顺的。可以组织一些诵读比赛,通过比赛带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想让孩子上好阅读课么?王先生告诉你这些方法!请看过来

二、体验式阅读

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教材也“不是无情物”而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

那么,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体验式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比如,在讲解《背影》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在学生阅读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播放刘和刚演唱的《父亲》作为诵读的背景音乐,学生们一边读着《背影》,一边听着《父亲》,这样就可以把他们自身对于父爱的体验融入到对于文章的理解之中,可以取得极好的效果;在讲解沈从文的《边城》时,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选取大量关于凤凰古城的风景图片,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课件中的图片不停变幻,让学生也仿佛置身于《边城》所描绘的美好风情之中,给他们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带着对于古城的直观体验再去阅读文章,对学生就会有一种深深地触动。

如果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日子去阅读《雨霖铃》,那学生是不是会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体会地更加深刻?如果是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去诵读《故都的秋》是不是会更有一番味道?这就是体验式阅读的妙处,其实,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的,怎一个情字了得!

想让孩子上好阅读课么?王先生告诉你这些方法!请看过来

三、对比式阅读

要想学会对比式阅读的方法,首先就要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发现问题,这才是一切研究的起点,也是进行一切研究的动力。我们知道,虽然每个文本都是各类复杂现象的载体,都各具特色,但它们之间又总是暗含规律的,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而任何问题的产生,实际上都源于我们对这种特殊性与规律性的好奇,进而想去理解和阐释它。而这种共性与个性又只有在文章的对比中,才能加以体现。因此,学会对比式阅读,学生也就有了发现问题的可能性,语文素养也自然会跟着提升。

在教学中我发现,当学生面对众多阅读资料,他们或者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或者东一下,西一下,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对比式阅读的关键是要寻找到统一的对比角度,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对比,并且将各种对比的角度、方式积累下来。

比如:唐代诗歌可以与宋代诗歌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去发现两者内容的不同;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可以与《为了忘却的记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去发现两者情感的共性;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以与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去体会两者构思方式的差异。然后,结合高一、高二册课文前的单元要求,以及课文讲解中涉及的各类对比,让学生进行整理归纳。学生很快就可认识到文章对比可从哪些角度切入:从外部而言,应关注作品的时代、写作背景、作者的处境和心态;从作品本身而言,可从内容、形式、主题、风格这些地方进行比较。

对比式阅读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想让孩子上好阅读课么?王先生告诉你这些方法!请看过来

四、感悟式阅读

感悟式阅读是建立在以上三种阅读方法之上的,是以上三种阅读方法的延伸和拓展。实际上也就是在阅读中强调鉴赏,注重鉴赏品味的提高。任何一篇优秀的阅读作品,我们要想真正的读懂,就必须深入理解领会作品的内涵,去真切地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充分发挥自身想像力和审美力。

感悟式阅读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提升审美境界。学习鉴赏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更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尝试对感兴趣的文学形式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同时,要让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在感悟式阅读中要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具有提出新颖见解的能力。探讨人生,感悟人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引导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让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感悟式阅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感悟式阅读最好的方式就是写阅读笔记,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最好的阅读方式。

想让孩子上好阅读课么?王先生告诉你这些方法!请看过来

其实,语文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不仅对他们理性思考能力有帮助,还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参透课文的精髓。

当然,在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这才是真正的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光明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