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自救模式開啟,IEO不會是韭菜的福音!

ICO時代也許是真的結束了?

我們眼看著末世的餘暉,然後把手上的以太坊扔掉,毫不猶豫得走進IEO的時代!

這是最近一段時間,幣圈很多人都在做的事情。

以幣安 Launchpad 為代表新項目代幣發行平臺開始出現,不僅成功地帶動了新項目代幣的數倍價格增長,也讓代幣銷售時所用的本位平臺幣 BNB 獲得了接近 3 倍的增長,與此同時,更多的交易所看到了這一趨勢,紛紛入局 IEO。


交易所自救模式開啟,IEO不會是韭菜的福音!



先來科普一下,幣圈的幾種玩法:

  •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指區塊鏈項目方在項目開始時向公眾發行自己的代幣,換取以太坊,比特幣等主流幣,起到為募集資金的作用,ICO 的模式在 2017 年達到鼎盛狀態,大量低質量詐騙項目頻現,2018 年,該模式逐漸退熱。
  • 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首次交易所發行,是指用交易所作為募資平臺,向該交易所用戶發行(售賣)代幣的行為,隨後該交易所也會成為該代幣在二級市場上的主力交易市場。最近的案例是幣安 Launchpad 上以 BitTorrent 為首的一系列項目。
  • IFO(Initial Fork Offering),首次分叉發行,以比特幣及其他主流幣的功能屬性和用戶為基礎,以修改未來路線或補充缺陷為原由,通過分叉某種加密貨幣生成新的代幣的發行方式,最近的案例是 2018 年 11 月 Craig Steven Wright 分叉 BCH 生成新的代幣 BSV。
  • 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首次礦機發行,指項目方自己售賣礦機(硬件產品),用戶通過購買官方認證的硬件產品挖礦的方式來發行代幣。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案例便是曾經的迅雷玩客雲與玩客幣(來源:鏈客)


2017年十一月份,菩提省略艾西歐,直接上五所交易所眾籌。這一模式被稱為IEO。是徹底的“中國製造”。

這一即方便了交易所,又方便了項目方的模式,究竟與ICO有何本質上的區別?

一網友給出來了神回覆:當然有區別,一個割外來的韭菜,一個割圈內的存量韭菜。

同ICO相比,IEO的優勢顯而易見,不用再宣傳,空投,也不需要再為了承認上哪家交易所而被韭菜一次次逼問。如果合作的好,甚至連天價上幣費都可以省去。


交易所自救模式開啟,IEO不會是韭菜的福音!



以前對於韭菜來說,交易所是站在投資人這邊的,一個幣種只有經過了交易所的過濾,才可以進入市場,是韭菜在這個市場的第一層保護。

而從2018年以來,加密市場不斷萎靡,ICO模式逐漸被人家所不看好,很多項目無法募集資金,從而導致市場上已經很少有新的項目出現了。

作為投資人而言,這一現象無非是說明了加密市場進入了靜水期,而對靠上幣費,手續費而存活的交易所而言,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而幣安重啟這一模式,無非是對市場的一次試探,也是一次自救活動。如今看來,幣安不僅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促使自己的平臺幣翻了幾倍,又帶領一種交易所,走上了一個新的致富之路。

很多社群喊出了“BNB才是真正的ETH”,這話以前文章也寫過,甚至何一也說過要與以太坊有競爭。


交易所自救模式開啟,IEO不會是韭菜的福音!



但是所有的前提都是幣安能上一個項目火一個項目,一旦有一個項目不掙錢了,那麼所有的光環都會破滅。

以太坊價格跌去90%之後,依然是技術落地最多的社區,這一點不會改變,除非有一個技術更厲害的項目來一較高下。

而BNB目前的主要方向就是融資,與一眾公鏈之間的差距不言而喻。

IEO模式也引來了一眾交易所的模仿,火幣和大B網已經宣佈加入。還有一大批正在路上。

再一次被淪為各大交易所斂財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