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面臨危難之際,謝安如何化解內外危機?為何拒絕桓衝的幫助?

《資治通鑑》:

桓衝對國家的根基大業深以為憂,派精銳部隊三千人入城保衛京師。謝安固執地阻攔他,說:“朝廷的處理辦法已經決定,士兵武器都不缺乏,應該留在西藩之地以作防備。”桓衝對藩府參佐嘆息道:“謝安有身居朝廷的氣量,但不熟悉帶兵打仗的方法。如今大敵臨頭,還盡情遊玩,高談闊論不止,只派遣未經戰事的年輕人前去抵抗,再加上數量不足,力量軟弱,天下的結局已經可以知道了,我們將要受外族的統治了!”

當外部出現危機的時刻,穩定人心就成了首要任務最高原則。謝安作為東晉的實際控權人,在面對外部秦國強大的軍事壓力時,所表現出堅定、自信的行為,就是穩定人心的最高的境界。


東晉面臨危難之際,謝安如何化解內外危機?為何拒絕桓衝的幫助?


東晉的朝堂政權,雖然謝氏一家獨大,但除了謝家還有桓家。桓氏家族一直都是謝氏的政敵,一直都在找謝氏家族的茬,這些政敵同樣也想探聽謝安的虛實。這些政敵藉口護衛京師,而派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是護衛京師,實則另懷心思。

一來,表現了在這危難之際,自己的不退縮,自己的大義,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贏得了民心,贏得了輿論。二來,這樣做也是對謝氏家族的一種試探,一旦謝氏家族同意派兵進京,說明謝氏家族已經到了危機時刻,也就清楚的知道了謝氏家族的虛實,只是外強中乾而已。


東晉面臨危難之際,謝安如何化解內外危機?為何拒絕桓衝的幫助?



第三點就是,可以利用外部的危機,以及自己在京城的兵力趁機直接控制權力,將謝氏家族趕下臺。東漢末年的董卓就是利用自己的軍隊進京控制了朝局的,謝安是個聰明人,心裡很清楚這些人打的如意算盤,於是直接拒絕了派兵護衛京師的請求。

謝安當面對外部危機時,的表現給了所有人一個不知道虛實的信息,這樣一來不管是外部對手還是內部政敵都無法準確的判斷謝安的實際情況。這為後來的淝水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關鍵的基礎,不然都還沒等打仗,自己就先垮掉了。哪還能鎮靜下來面對強敵,也就沒有了後來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歷史案例。


東晉面臨危難之際,謝安如何化解內外危機?為何拒絕桓衝的幫助?


這就好比創業中,遇到了危機,作為領導控盤人,在危難的關鍵時刻給內部的人唱一出空城計。不讓內部人打探到自己的虛實,一旦暴露虛實,立即就會崩盤。

作為老闆一旦缺乏資金,如果在這危難時刻那些曾經的對手主動提出幫忙解決資金問題,這時候一定不要盲目高興。因為這些人並不是真心要幫助你,這些人只是為了試探你的虛實,他們非但不會出手相助,還可能落井下石。更會所謂的趁你病要你命!一旦你借這麼些錢,很快就會被別人所控制,吸乾你最後一滴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