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飛將軍李廣: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話說這個李廣與匈奴交戰日久,在匈奴中名聲大躁,匈奴懼怕他的威名,給他起了個稱號叫做“漢飛將軍”。一個人能得到對手崇高的敬仰,體現的不僅僅是這個人的能力之強大,更是這個人此生莫大的榮幸,不想名揚後世都難。

漢飛將軍李廣: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李廣


但是如同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惋惜一般——“李廣難封”。李廣有個堂弟叫李蔡,這個人和李廣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名氣遠遠沒有李廣的大,但是李蔡最終卻得以官至丞相,封樂安侯。不僅僅是李蔡,李廣曾經的部下許多都身居高位或得以封侯。他在與朋友談到自己不得封侯時,說:“我曾經做隴西郡的時候,羌謀反,我誘殺降卒八百人,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上天不願讓我封侯吧?”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對現實的無可奈何,而只能將造成此種局面的原因歸咎於不相干的第三者。在我看來,這句話是李廣的自嘲,是對現實的憤慨,或許他心裡還會意指漢武帝的偏心,儘管他不敢大聲說出。

漢飛將軍李廣: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李蔡

公元前119年,漢朝與匈奴的漠北之戰揭開了序幕。衛青、霍去病奉命出擊匈奴,李廣多次請求出戰,漢武帝才同意他同衛青一道出擊匈奴。然而衛青卻有自己的算盤,漢武帝曾叫衛青不要讓李廣與單于對戰,李廣過於年老。加上這時剛失去侯位的公孫敖也隨衛青一道,衛青希望與公孫敖一起對戰單于。因此衛青就命令李廣走迂迴繞遠、水草少的東路,自己和公孫敖直接追擊單于。

漢飛將軍李廣: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漠北之戰


李廣也不傻,知道衛青的算盤,於是便推辭,認為自己征戰一生,唯有這一次機會能和單于打一次,即使死了也值得了。衛青執意要求李廣執行命令,李廣心裡很不爽地走東道了,然而卻因此迷了路,沒能準時與衛青的主力軍會合,衛青和單于交戰,單于逃脫了。等到回來後,衛青派人責備李廣,李廣將責任一人承擔,說:“這事和其他將軍校尉沒有關係,是我一個人的錯,我現在就去向大將軍說明”。於是到了衛青的幕府,說了此生最後一句話:“我十幾歲就從軍,與匈奴交戰七十多場,現在因為我奉命從遠道東行而迷路,讓單于逃跑了,這難道不是上天的安排嗎?我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再也不能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了。”說罷,拔劍自刎。

太史小結

李廣數十年的戎馬生涯非但沒有封侯的機會,反而得不到善終。他沒有謀略嗎?百騎脫身不是嗎?他不體恤士卒嗎?“得賞賜,則分其戲下,飲食與士卒共之”,比之霍去病強否?他不勇猛嗎?四千人戰四匈奴而不變色,與匈奴交戰捨生忘死,不算勇猛嗎?不得封侯的原因或許正如文帝與王勃之意——時運不濟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