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時工作制對歐美人的特殊意義

大家經常在一起談論西方人與中國人的差異,其中有一條就是西方人基本全都恪守八小時工作制,即使工作僅差一點點就完成了,也絕不加班。在我們看來,這有些太刻板了,也讓人無法理解。

八小時工作制對歐美人的特殊意義

其實,如果我們瞭解八小時工作制的來之不易,就會理解這種行為了。

19世紀西方工業革命使各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但是帶來的問題就是工人階級普遍勞動時間超長,在當時的美國,工人們每天要工作14至16小時,有的甚至長達18小時,而且收入十分微薄。

八小時工作制對歐美人的特殊意義

八小時工作制,最早在1817年提出,之後無產階級一直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而努力,直到1877年,美國爆發了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大罷工,工人階級展開遊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勞動與生活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的要求。在罷工的壓力下,美國國會被迫制定了八小時工作制的法律,但是,唯利是圖的資本家們根本就不理睬這條法律,所謂的八小時工作制成了一紙空文。

1886年 5月1日,美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遊行,超過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停工上街,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立刻處於癱瘓的境遇,在空前強大的壓力下,政府不得不規定企業需執行八小時工作制。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5月1日成為了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

八小時工作制對歐美人的特殊意義

但是,這次罷工並沒有徹底改善工人的待遇,資本家們想出一個狡猾的應對手段,在企業裡實行“計件工資”,即你能拿到多少工資,取決於你每天完成多少工作量。在這種制度下,工人可以工作八小時,但代價是得到微薄的薪水,根本不足以養家,很多工人不得不“自願”進行加班。

直到1914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開張,令人詫異的是,當時福特的老闆,不僅嚴格遵守八小時工作制,而且嚴厲禁止工人們超時工作以換取加班費。福特甚至數次在廠區發表演講,要求工人們有時間多陪陪老婆孩子,做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福特許諾工人們不加班絕對不會影響工資,而在當時福特開出的薪水是美國其他工廠的兩倍。

那麼福特是大公無私的慈善家嗎?其實也並不盡然,福特當時是第一家引入流水線生產模式的企業,流水線模式要求工人在工作時精神必須高度集中,不斷完成重複動作。工人如果因為勞累而發生錯誤,當天生產的產品有可能全部報廢,損失絕不是些許的加班時間能彌補的,因此精明的福特老闆才主動要求工人實行八小時工作制。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西方的企業才逐漸全都實現了八小時工作制,1916年八小時工作制正式以聯邦立法的形式在美國確定下來。

八小時工作制對歐美人的特殊意義

我國在1994年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明確規定了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八小時工作制是無產階級經過一百多年的鬥爭得到的,所以,在資本主義國家,勞動者們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這也是西方人在工作時間方面看起來刻板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