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家長太難了,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考證熱”,你中招了麼


這屆家長太難了,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考證熱”,你中招了麼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加入了“考級大軍”,各種盃賽、各種考試,從小學開始就考得“不亦樂乎”!這兩年,劍橋考級這項權威的英語能力測試備受家長們的青睞。劍少、KET、PET,想必家長們早就耳熟能詳了吧,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家長“考劍少”、“考劍五”應該算是牛娃們的“基本操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為了應對考級、考試、競賽,變得越來越辛苦,“007”是日常,那曾經令人期待的假期裡,也變得遙不可及。


很多父母有苦說不出,但還一如既往繼續“雞娃”,更甚者有家長吐槽說:“我能怎麼辦,我也不想這樣,但孩子的學習讓我很焦慮啊”。


家長為什麼熱衷於聚焦孩子的考試問題?


促使我提筆寫這篇文章,是有寶媽留言諮詢“劍五”考試改革的問題;有一些寶媽,孩子才上一年級,就來諮考姐如何規劃孩子英語考級之路,這不禁讓考姐覺得一年級就規劃孩子考試的事宜,是不是過早了點?


有一位杭州的佛系寶媽,問:“為什麼這麼多家長要讓孩子參加英語考級?我不讓我孩子學劍橋英語,是不是就OUT了?”


為什麼家長們對KET、PET考試趨之若鶩?我認為:含金量高、其他盃賽的取消和為小升初加碼是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


“考證熱”,為小升初錦上添花


的確,現在很多孩子們在擇校都是要精心製作簡歷的,為了讓簡歷更漂亮,證書顯得尤為重要。
今天中午,我找到一位在濟南某中學當英語老師的小夥伴諮詢,發現劍橋英語考試體系下的“劍少”、“劍五”這兩年不僅僅是北上廣等城市火爆,在全國其他地區也開始如火如荼起來了。如:濟南、寧波、合肥等~


這位做英語老師的朋友層私聊我,說:“考劍橋英語突然間在濟南就火了起來,現在我帶的是三年級的孩子,很多家長就私下問孩子什麼時候考KET比較合適,報什麼班可以提升英語水平.......”


這屆家長太難了,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考證熱”,你中招了麼

“考證 VS 升學”


說實在的,在牛娃兒遍地的濟南(山東省的省會,山東號稱是教育大省,每年的高考狀元的成績均是700+),越來越多家長都速度的開始了“贏在起跑線上”的“拼娃大戰”


升學是一方面,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新中產的教育焦慮症”


80後、90後一代,是新中產階級的主要代表,他們大多都是通過自己的雙手打拼出瞭如今的生活,不像普通人家對生活的妥協,不像真正的上流對生活的自如,這幫家長深知環境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也正因如此,在家長們生活不愁溫飽,但生活無趣,衝勁不足的情況下,怎麼辦呢?那就要找一個更高的精神追求,孩子的學習就成了一個“新”的生活焦點。


可以想象,擁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新中產,對子女教育格外重視。抱著“藝多不壓身”的原則,把填鴨式教育換了個“皮囊”,穿在自己孩子身上。


這屆家長太難了,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考證熱”,你中招了麼


同時,把家裡的大部分財富,投資在了孩子的未來上。即使每個月只有小兩千的零花錢,他們也沒有關係。對他們而言,一切都是為了孩子,who care?!


從“車釐子自由”到“香椿自由”,新中產卻給不了孩子“考試自由”!不敢想象,現在的孩子是有多辛苦,連快樂的“童年”都木有了呢?


聊到這,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位來自廈門的85後寶媽吐槽自己家的娃,每年在他身上的花銷超過10W+,更戲稱她家的孩子就是典型“四腳吞金獸”,動不動就是各種興趣班,價格不菲的澳洲、新西蘭遊學,甚至有時候為了上好的小學、初中,花費千萬換學區房……


馬上要KET考試報名了,在要不要讓娃參加2020年的考試的問題上,引發了他們夫妻之間的爭執。孩子爸覺得孩子應該有個快樂的小學時光,別被那些所謂的“考證”所束縛。


而這個媽媽就覺得生活條件好了,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培養孩子上,上個民辦初中不光要成績,平常拿過的證書都是進優質初中的敲門磚。她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就這樣,兩個人雖各執一詞,甚至爭執上升到價值觀、人生觀。最後,孩子爸妥協了,認同了媽媽的意見~


從寶媽的言語中,可以看出:新中產父母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太焦慮,太掙扎,太彷徨。


其實,這很大程度上,知識本位成為我國家庭教育的“背景底色”,導致家庭教育的畸形發展。有時,家長無形中將“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上升到“掐尖培養”的高度。

在他們眼中,學校會格外青睞有相應證書的學生,孩子考證、參加各種培訓班能為小學的履歷增添亮點,成為去名初中的“敲門磚”。

然而,家長們用大把的資金投入來治療教育焦慮,高配的經濟投入、高配的精力投入、高配的期望投入,但最後到底是成就了孩子,還是拖垮了家庭?這讓考姐陷入了深思~


對教育焦慮說再見,不做“填鴨式教育”家長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擁有美好未來,自然是寄託著每個家庭熱烈的希望。但教育不是競爭,孩子不是比拼對象。


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們“拼娃”背後的焦慮,從孩子入學那一天就開始了,用各種競爭,以各種證書、特長為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能力。


正因為如此,“小學就要掌握大學英語”這類超前超綱的教育才能迅速找到市場。週而復始,一項又一項的“考級”,正成為孩子們新的“負擔”。


這屆家長太難了,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考證熱”,你中招了麼


“競賽熱”、“考證熱”的問題,不在於考試或者競賽的本身,而在於家長的心態。

在這種“環環相扣”的教育方式中,家長們的焦慮到底該如何緩解?


1、正視教育的本心—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不少父母欣喜地孩子抱在懷裡,親著他的小臉,在心裡默默許下願望:“我希望他這一生健康快樂平安。”健康、快樂,是很多爸媽最真實的教育初心。


但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不少80後、90後,在經歷了一系列大的人生變動中,感受到了職場危機、中年危機、人事變遷,逐漸將自身的危機轉化為對孩子教育上的焦慮。


中產階層疲於奔命,但無法一勞永逸。可以說,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他們無法做到淡定從容,任爾東南西北風。此時,家長需要從內心不斷提醒自己:究竟我想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我對孩子現有的教育方式是否偏離了初心?


2、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家的牛娃”作比較,這很容易讓家長陷入“初級焦慮”,經常會說出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如:“你看看人家,考試滿分,你看看你"、“同樣的老師教,你怎麼就不如某某某呢?”

這屆家長太難了,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考證熱”,你中招了麼


然而,世界上沒有笨孩子,只要父母正視孩子的每次進步,激勵他,適當的引導,這樣才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生而不同,但差異≠差距,他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家長們學會欣賞、肯定孩子適度的誇讚是有必要的。


3、理性對待“考證”、“競賽”


作為家長,面對“考證”、“競賽”還是要平常心對待。


考試不是目的,而是對孩子的知識掌握進行查遺補缺的一種方式,只要盡力就行了。


同時,不要給孩子的壓力,調整期望值。畢竟課外的考試,並不能驗證課堂上的學習能力。 家長是最好的老師,假如孩子的成績不理想,並不能歸咎於讓孩子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