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知識點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知識點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知識點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知識點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知識點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知識點


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

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裡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

言:回答,說。

雲深:指山上的雲霧。

處:行蹤,所在。

賞析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賈島創作的一首小詩。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簡練詩作。

  一唱三嘆,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詩具有了無窮的韻味。詩中有一「問」三答,將三番問答精簡為二十字。既寫出了詩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對友人的關切,又表現出作者構思謀篇的匠心。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裡把問話省去了,只從童子所答“師採藥去”這四個字而可相見當時松下所問的是“師往何處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小詩的後兩句是說,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在這裡又把“採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詞,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覆採藥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的問題。

在這首詩中,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採取了以答句包含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於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於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後並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採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後一答:“雲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