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之力:凝聚力+爆發力訓練法


線條之力:凝聚力+爆發力訓練法

書法的成敗取決於質量,而質量來源於基礎,這也是所有藝術必需遵循的規律。有人說基礎學的再多也不嫌多,這話一點兒不錯,只有基礎雄厚了,向上發展的空間就更大。但是,怎樣奠定基礎,不是單純用時間來衡量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勤奮+方法=成功。下面談談書法線條爆發力的形成及訓練方法。

線條力度來源於積累,在積累中形成,在積累中爆發。積累需要時間,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變化,這是自然規律,也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線條的內部結構說,線條的力度來源於起筆,起筆要有爆發力,爆發力的強弱,決定著線條質量的好壞,表現了功夫的深淺。因此,要認真體會起筆的方法,注重線條力度的訓練,學會在瞬間把全身之力通過筆毫表現在線條中。

線條之力:凝聚力+爆發力訓練法

王羲之的“力”

任何事物的形成、發展都是有條件的,起筆如此,爆發力也是如此。爆發力的形成是從力量的積累到力量的釋放的過程。力量的積累,稱之為凝聚力,凝聚力需要時間,也就是行筆前需要停頓,而停頓是為力量的爆發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力量釋放,稱之為爆發力,爆發力需要速度,力度是在速度中產生的。只要凝聚力和爆發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線條的力度就形成了。

具體做法如下:

一、凝聚力:是思維高度集中,把力量聚集在一起的能力。它包括爆發力以前的一切準備。如隸書起筆中的裹筆,楷、行、草書起筆中的頓筆,這些都和跑步前的“各就各位”一樣,目的就是為集中“釋放能量”做好一切準備。

其方法是:筆毫輕放在紙上,全身所有部位感覺“通暢”,協調到位,進入“整裝待命”、“一觸即發”的狀態。要求:執筆中鋒,筆鋒逆入。起筆要乾淨利索,不可拖泥帶水,如同起跑蹬地也。

線條之力:凝聚力+爆發力訓練法

懷素的“力”

二、爆發力:是把凝聚的力量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爆發出去的力。其特點是:筆鋒在最短時間內移動到儘量遠的距離,稱之為爆發力。用公式表示:力量+速度=爆發力。爆發力的產生,在於腕、肩等關節的協調運動,肌肉收縮,把力量瞬間凝聚在筆毫上,著力點高度集中,像閃電一樣迅速地畫出線條。就像短跑運動員瞬間把力量聚集在腳掌上一樣,法令槍響,就如 “開閘洩洪” 突然爆發,一瀉千里之氣勢。

力量有大小,線條分長短,爆發力在長、短不同的筆畫中的表現方法也不相同。長筆畫的爆發力是在紙上進行運動,筆不離紙,力不離紙,如:橫和豎等。短筆畫的爆發力是從紙面到空中的運動,如在彈簧上彈跳,騰然而起,線條短促而有力,如:左、右顧盼的點等。另外,字體的大小不同,其爆發力的發出點也不相同,寫小字時爆發力由腕發出,寫大字時爆發力由肩發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初學者的書法作品,線條如水上浮萍,軟而無力,漂浮無根,糾其原因主要是:一、筆力不夠;二、速度不夠。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加強筆力、速度的訓練。

線條之力:凝聚力+爆發力訓練法

趙孟頫的“力”

其訓練的方法如下:

一、加強線條力度的訓練。加強線條力度的最好途徑是加大訓練量。力量往往是在極限中產生,在極限中增強,只有多寫、多練,才能有更多的體會,只有肌肉寫酸了、寫累了,才能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力量才能增加。也就是說,在正確方法的前提下,要儘可能地多寫,追求從量變到質變的昇華。

二、加強線條速度的訓練。線條的力度產生於速度,加強速度的練習,是增加力度的關鍵。同時要增強對線條的控制力,使線條具備力度的同時,還要使線條具有靈活性、協調性,統一性、完整性,避免極端。

總而言之,書法是由線條構成的,線條的質量是由力度決定的,而線條的力度又是靠爆發力產生的。我們都知道,線條形成的過程是起筆——行筆——收筆。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很關鍵,而起筆更為關鍵,線條有沒有力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起筆,因此,一定要學會起筆,學會利用爆發力,從而寫出“力透紙背”的傑作。

線條之力:凝聚力+爆發力訓練法

顏真卿的“力”

其實,在自然界中,我們不難發現,任何一種動物,只要想獲取食物,都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爆發力,而且這個爆發力還要超過獵物的爆發力,否則就不能獵取到食物。這些爆發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先“收縮”,再“爆發”。收回拳頭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皮球用力往下拍是為了讓它彈得更高。書法也是一樣,要想使之具有力度,同樣也要具備自己獨特的爆發力,行筆前要先後退(逆鋒入筆)、停頓(為行筆做準備),然後行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的線條,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從而獲得成功。也就是說,弓箭要射得遠,弦必須用力往後拉。樓要蓋的高,地基必須扎得深、扎得牢。

注:本文蒐集整理自網絡資源,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