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高考志願:必須清楚分數線資料中的重點內容

《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填報志願指導》(以下簡稱《志願指導》),是省考試院為考生填報志願提供的權威資料,院校往年錄取位次分和線差分是“分數線資料”一章的重點內容。

填報高考志願:必須清楚分數線資料中的重點內容

2019年《志願指導》的主要改進部分,是將“第三章•分數線資料”表中“平均分線差均值”變更為“平均分線差值”。不要小看去掉一個“均”字的改動,將省內外院校原來三年“平均分線差均值”,改進為離今年高考最接近一年即2018年“平均分線差值”,充分體現了平行志願下院校投檔線差呈現逐年上移和錄取分數扁平度逐年收窄的整體趨勢。這樣,更加貼近考生選擇院校的實際。這是2019年分數線資料的一項重大改進,真正受益者是全省考生。

總體而言,每年《志願指導》具有三項重點內容,以2019年為例:

① 平均分線差值:前述理科一本錄取院校排序表倒數第1列數據 “平均分線差值”,

我們一般簡稱為“平均線差”。它是以2018年院校錄取平均分線差值大小排序(2018年沒有招生計劃的以2017年平均分線差值參加排序),是考生使用線差法填報志願的主要依據。第三章“分數線資料”P116-174(理工類普通本科),共58頁;P251-299(文史類普通本科),共48頁。

② 最低分位次:表中除向考生提供了離高考最近一年的院校錄取平均分線差值外,同

時提供了2016-2018年三年院校錄取分年度最低分位次,它是考生使用位次法填報志願的主要參考值;

③ 一分一段表:第二章“數據統計”P66-79,共13頁,2016-2018年。考生用位次

法選擇院校時,需要與一分一段表中分年度院校最低分位次結合使用。

錄取院校列表按不同招生年度分列6項數據,我們可以將其6項歸納為5組,即將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三項合為1項分析:

下面以《志願指導》第三章“理工類本科一批錄取院校分數線資料”排序表為例,幫助2020新一屆考生及家長學會使用該資料填報志願的方法。

填報高考志願:必須清楚分數線資料中的重點內容

1.院校名稱

院校名稱排序,是以2018年省內外院校在甘肅實際錄取平均分線差值為序,它是全省考生當年所報志願在錄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先後順序結果的排名。對於2018年沒有安排招生計劃的院校,以2017年平均分線差值排序。可以說,該數據表是根據考生志願在錄取中自然形成的排序,不是以985、211排序,也不是校友會、武書連排序。

實際上,每年在甘肅招生的大學排名與排序表中所列院校平均分線差值排名具有明顯差異。考生要清楚非“985”、“211”或非“雙一流”院校錄取排名高於“985”、“211”及“雙一流”院校的有哪些大學。

表中有的雙非院校,如首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排序處於有些雙非院校之前;也有一些211院校,如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排序在部分985院校前。

深圳大學(雙非)平行志願初期排序在蘭州大學之後。2015深圳大學重點線上56分投檔,蘭州大學當年重點線上63分投檔,投檔最低分高於深圳大學。2019年深圳大學投檔線差94,蘭州大學88,低於深圳大學。

大家知道,蘭州大學與年前剛剛度過110週年校慶。它是一所創建歷史悠久,辦學實力雄厚的“985”大學,關鍵地域受限,致使甘肅本地考生填報志願考生競爭不如具有地域優勢的“985”高校激烈。

清楚院校平均分線差值排序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考生從大範圍院校中選擇出適合本人的若干目標院校,而不要一味盯著“985”、“211”不放。

2.錄取數

“錄取數”是指高考當年省內外各院校在甘肅實際錄取的考生人數。一般情況下,院校錄取數等於院校計劃招生人數。但由於有些院校錄取期間新增計劃,也有一些院校招生年度之間計劃變化較大,還有一些院校錄取期間生源不足等原因,致使錄取數有可能在原計劃招生人數基礎上增加或減少。“錄取數”中踩線錄取人數以省內院校居多。

院校錄取人數的增減是影響投檔分數和錄取分數變化的因素之一,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應結合往年院校錄取人數增減幅度的大小做出合理預計。同時新招生年度《專業目錄》中公佈的計劃招生人數的變化也會對院校投檔分數產生一定影響。考生及家長選擇院校時,應該清楚瞭解前2-3年目標院校往年錄取人數與高考當年計劃招生人數的變化,而不應該簡單照搬平均分線差值直接作為填報志願的依據。

3.徵集數

“徵集數”是指平行志願下第一輪投檔後無法滿足招生計劃的院校參加徵集志願,或由於專業不服從調劑退檔後產生缺額的院校參加徵集志願,還有後期增加計劃的院校等,通過網上徵集志願完成招生計劃的人數。按徵集志願錄取的考生人數,單獨編制在“徵集數”欄內。

從每年錄取情況看,這部分參加後期徵集志願的院校具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院校錄取人數多、專業設置多,專業差異大。同時這些院校的絕大多數也並不是踩線徵集或降分在線下徵集錄取,而是在第一輪投檔線或錄取最低分數線上徵集錄取。其中不乏“985”、“211”院校參加徵集(有的屬於民族班)。如理科一批327所院校中,2018年參加徵集錄取的就有68所,其中“985”院校3所,“211”院校14所。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部分專業設置多、專業差異大的院校,有些比較差的專業沒有考生填報,而是選擇了專業不服從調劑。這部分考生按照“衝一衝”志願進檔後被院校退檔,產生了缺額;二是部分生源好的院校後期增加了招生計劃,產生了缺額。單從“徵集數”欄內並不清楚哪些院校具有第一種情況,哪些院校具有第二種情況。這無疑對今年準備選擇填報這些院校的新一屆考生造成困難。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為:凡是具有“徵集數”的院校,如果需要確定為擬報院校,最好對該校今年在《專業目錄》中公佈的所有專業做出審理,看你對它在甘肅招生的全部專業能否基本滿意或至少都能夠接受?是不是存在你所不願意就讀的專業?如果出現後一種情況,就不應該將其選擇為衝高院校。

另外,有些院校每年徵集錄取期間,在省考試院發佈的徵集志願公告中,明確公示線上徵集錄取,不錄取線下考生。這部分院校錄取分數處於批次控制分數線附近的較低線差區間,是批次內低線差考生和壓線考生的首選院校,也是批次內最容易錄取的院校。

從2019年《志願指導》“理工類•本科一批普通類及民族班(I段)錄取院校”一覽表中可以看出:具有“徵集數”的院校出現在批次內中低段平均分線差值區間的較多,而處於高段平均分線差值區間院校的“徵集數”空白欄較多,意味著參加徵集錄取的院校很少。從理工類本科一批院校錄取數據可知:按“徵集數”錄取了考生的院校,絕大多數都是線上徵集,線上錄取。真正降分徵集錄取的的院校,從錄取“最低分”不難看出,只是個別院校。考生清楚瞭解這一點,有利於對往年具有徵集志願院校的合理選擇和填報。

4.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分是指各院校錄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三個分數值。形象一點講,實際錄取過程中,多數院校這三個分數值範圍內包含的考生人數一般呈現出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狀,說明平行志願下這些院校多數考生集中在平均分以下至最低分區間。而在平均分以上區間,越是接近最高分,考生人數越少。

考生大量集中在低分區,造成平行志願下院校低分區專業選擇的激烈競爭,致使一些選擇了“衝一衝”院校的考生,低分投檔進入這些院校後,往往沒有按所報專業錄取的分數優勢,院校只能按服從專業調劑錄取到剩餘專業。這是造成平行志願下考生錄取後專業滿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值得今年填報志願的考生注意。

5.最低分位次

最低分位次是指院校當年錄取最低分相對應的考生名次,考生及家長選擇院校時需要與一分一段表結合參考。

所謂“一分一段”,是以“1分”為單位,統計獲得該分數的考生人數和累計人數。文理科分開排名,每一個分數段上有多少人一目瞭然。參考一分一段表,考生不僅知道各批次的分數線,同時還能瞭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位,更有利於考生對自己進行合理的定位。

2020年考生填報志願時,可以重點參考2019年目標院校錄取分數及位次情況,對比三年來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本人要填報的大學連續三年的校線在哪個段位(即高出所在批次多少分),若自己的分數比至少兩年的段位高,那報考該校把握較大。考生在對照高校往年錄取分數線時,應以對比錄取人數位次為主,若本人分數所處位次高於往年該校在本省錄取分數位次,則說明報考有希望。

由於高校招生是從高分到低分投檔,所以考生對自己的定位非常關鍵。一分一段表就是把定位具體化為排名,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對照一分一段表,再參照高考當年各類高校各批次招生計劃數,確定自己該如何填報志願。

關於平均分線差值

所謂“平均分線差值”,是指離高考當年最近一年的院校錄取平均線差。如2019年重點線上100分的考生,選擇蘭州大學為目標院校之一。該校2018年錄取平均分為576.59,我們在這一分值上減去當年理科一本分數線即為平均分線差值: 576.59-483=93.59。

同樣,2020新一屆考生,按照新的《志願指導》中院校錄取“平均分線差值”由高到低的排序表,可以方便地在本人考生線差與院校平均線差相同的目標院校基點以下20分左右的區間中,選擇出適合本人就讀的院校。

如某考生2019年理科成績600分,當年重點線為470分,則考生線差為600-470=130。那麼從院校角度講,考生線差≥平均分線差值的院校都是可供今年該生選擇的院校。這樣考生可以根據《志願指導》理工類本科一批院校錄取 “平均分線差值”排序表,很容易看出可供本人考生線差下選擇的院校。然後再結合地域、專業要求,從這些院校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擬報院校和專業。

如果考生對院校及專業沒有特殊要求,只要在本人考生線差與院校平均分線差值對應的基點以下選擇9所院校作為志願院校填報或提交,總會至少保證能夠命準一所院校投檔錄取,這一點可以肯定。但是,這樣粗略的填報志願,造成的後果顯然是考生和家長對專業不滿意。

為此建議新一屆考生選擇院校過程中,應該將院校平均分線差值與投檔線差結合參考。因為2020年已經是我省平行志願下投檔錄取的第六年,多數院校錄取線差將趨於相對穩定。除北上廣深等熱門城市特殊情況外,同一所院校投檔線差超出上年平均線差的情況將可能繼續減少。

由於《志願指導》中為考生提供的是院校平均分線差值,最高分及最低分沒有轉換為最高線差及最低線差。為此建議:參考線差法選擇院校的考生,必須將院校錄取分數轉換為分數線差,這樣與平均分線差值結合參考才更加直觀和方便。

最後強調一點:考生填報志願前,還需要清楚本人當年高考成在往年分批次分科類錄取分數或錄取線差區間所處的位置。如下示意圖:

2019年甘肅高考分批次分科類錄取分數線差區間示意圖

填報高考志願:必須清楚分數線資料中的重點內容

考生了解本人分數所處往年院校錄取分數區間位置的目的,是為了清楚考生本人線差及位次大致可供選擇的院校層次的高低,以便科學合理填報志願。

填報高考志願:必須清楚分數線資料中的重點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