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將才毛文龍,袁崇煥擅自處決他是不是正確的做法?

中國的歷史總是出奇的相似,歷朝歷代似乎都會發生一些類似的故事,甚至連覆滅的過程也極為相似。明朝,這個曾經輝煌的國家,最終還是被弱小的清軍所打敗。可是,讓人很難理解的是,在明末期間出現了諸多名將,且都是極富軍事天分的將才,比如袁崇煥、毛文龍等人,他們都曾經有效的阻止了清軍的入關,尤其是袁崇煥阻擊清軍於關外長達22年的時間,但這兩位忠臣的結局都非常的悲慘,那麼這是為何呢?

大器晚成的將才毛文龍,袁崇煥擅自處決他是不是正確的做法?

天啟元年,16歲繼位的朱由校收到了史官董其昌的一份奏摺,大意是向新皇帝介紹一位叫毛文龍的將才。讚揚他能"持孤劍穿賊中",又說"使今有三文龍,奴可擄,遼可復",希望新皇帝能夠對其進行重用。

董其昌認為拯救大明邊境危機的人要是有三位毛文龍這樣的將才就可以全面實現,然而,最終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連唯一一個毛文龍最終也被袁崇煥給擅自先斬後奏。

大器晚成的將才毛文龍,袁崇煥擅自處決他是不是正確的做法?

實際上,在明末抗清將領中,袁崇煥是一個繞不開的爭議性人物。有人認為袁崇煥是大明無可爭議的忠臣,他被殺太可惜;也有人說,袁崇煥是死有餘辜的人。為何後人對袁崇煥的評價,呈現出極端的兩極分化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毛文龍被殺帶來的了一個直接後果:舊部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人先後降清,以打著為毛文龍報仇的名義,一躍成為反明的急先鋒。究竟錯沒錯,明史專家們有一個觀點:袁崇煥殺毛文龍不能說大錯特錯,只能說殺他的時機不太合適。

大器晚成的將才毛文龍,袁崇煥擅自處決他是不是正確的做法?

當時恰恰是應為毛文龍的存在,大明才有何清軍和談的資本,而毛文龍的死亡就意味著談判資格的喪失。對於當時的清軍而言,他們也非常清楚,大明只要還有毛文龍和袁崇煥這兩個人存在,戰爭就很難勝利,加上清軍的資金也很難維持長久的戰爭,因此談和也是清軍儘早脫離戰爭的最好辦法。然而讓清軍意外的是毛文龍居然被袁崇煥處死了,如此對於清軍而言,他們只需要想辦法搞掉袁崇煥就可以了。

大器晚成的將才毛文龍,袁崇煥擅自處決他是不是正確的做法?

因此看來,袁崇煥就是庸才,而且是喜歡說大話,欺騙皇帝的庸才,毛文龍雖然有將才,但是其人過於驕縱,不知道收斂,如年羹堯一樣,這是古代將領通病,亂世時不可殺,不亂時可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