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觉得人生没有作为,看一看王阳明,学会这四个字会发现很有用

一生俯首拜阳明

在比较快的生活节奏、物欲横流的时代中经常找不到一个能够将内心安放的地方,其实这些都是静不下心的表现,如果觉得迷茫,没有作为那就去看看王阳明,什么所谓的买房买车,什么恨铁不成钢都能够捋顺。

王阳明字伯安称得上是一代宗师,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成就极高,所创立的阳明心学,几百年来让无数人受益颇多,而王阳明的人生有两个阶段,两个成就不朽声明的阶段。

若觉得人生没有作为,看一看王阳明,学会这四个字会发现很有用

立作圣贤不做状元

明宪宗成化八年王阳明在浙江绍兴呱呱落地,出身于贵族世家的王阳明从小就开始熟读经书,从小就立下不做状元做圣贤的志向。从小就在习武和读书中持平兼修,二十一岁的时候参加乡试,成为举人,看起来前途无限,没想到这只是后来两次名落孙山的前奏。

三年时间发生的事情能够让人发生巨变,其中鞑靼进犯凉州,边关告急,朝廷束手无策,想动用一个能打的武将都没有,王阳明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研究兵家之道。

一边学习儒家思想,一边专研带兵权术,在最无情的兵器中寻找最温暖的仁义。

心即理

在极端的两者中寻找平衡点这是王阳明心中所想,经验以及想法一直累积在心中,等待一个爆发点,而这个爆发点就是--龙场

若觉得人生没有作为,看一看王阳明,学会这四个字会发现很有用

在古代不敢进谏的官都不是好官,王阳明也是如此,在一次进谏中得罪太监刘瑾被捕入狱,后来被发配到遥远的贵州龙场。

这个在当时是荒蛮之地,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和王阳明讲到一块,说到一处的人,这无奈的心情仰天长叹“上天啊,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伯安啊”。发牢骚归牢骚,生活还是要面对。

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只能东想西想,今天想着明天死太监刘瑾还会不会继续下毒手,一想完转身一看又要考虑今晚吃什么。有一天干脆就在后院建了一个石椁,所谓向死而生,天天在这个石椁中寻找道理。

这一想还真的明白了,之前一直在心中成为一个“疙瘩”的“格物致知”的真意忠于被揭开,觉得圣人的救赎,圣人的道义就是在自己的心中,哪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这就是第一重境界“心即理”。

在极度的困顿之中,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内心”的力量。是这种力量,支撑着他,滋养着他,让他没有倒下,让他没有自暴自弃。

若觉得人生没有作为,看一看王阳明,学会这四个字会发现很有用

诞生的历史过程

其实能在这一刻顿悟与数百年的累积有很大关系,从唐代中后期之后封建社会就开始发生变化,北宋时期,无论是在农业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还是在手工领域的陶瓷、造纸、印刷等水平都有很大提升。同时土地的买卖与兼并现象十分突出,大量农民在丧失土地乃至破产流亡,而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也因此日益加剧。

面对这一种情况儒家学者对佛教开始展开批判和抨击,认为是佛教破坏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一种异端邪教,而佛教同时进行反击,两边就开始互掐,教徒相见,分外眼红。

若觉得人生没有作为,看一看王阳明,学会这四个字会发现很有用

就这样儒家学者开始翻开典籍从中寻找一种归宿,这样的一种自觉的文化回归、继承与发展,首先是以

唐代韩愈所提出的“道统论”和李翱的“复性论”。这两位先行者将一个大概的架构搭建出来,随后百年不断有儒家学者修建和添加。

得幸于当地百姓的淳朴,与当地百姓聊天唠嗑,当地人发现这个人怎么会那么有文化?精彩去拜见请教问题,一回生二回熟之后发现先生怎么能住这种房屋,于是就修建了一个龙冈书院,让其教育子弟。

教书的方式也非常特别,不是什么正襟危坐,也不是围成一圈,而是与弟子们游山玩水,追求一种水到渠成的变化,潜移默化的改变思想观念。

在一场寒冬中顿悟,在人间烟火中完善,王阳明用自身个人魅力影响一整个区域。

若觉得人生没有作为,看一看王阳明,学会这四个字会发现很有用

知行合一

让王阳明能够真正的崛起那就是“知行合一”的提出与践行。

龙场的认知没过多久皇帝继续让王阳明到其他地方治理,说是提拔其实是挑刺,去最混乱的地方剿匪,不过本身熟读兵书研究兵法,加上之前的觉醒,一顿操作直接将当地的匪情给安排上。两年的剿匪让王阳明的在“心即理”的层次上更近一步提出“知行合一”

帮助完成这一步的就是宁王朱宸,有历史事件燕王朱棣的造反案例,很多藩王都蠢蠢欲动,世袭制度的存在让朱宸继承南方的宁王其地盘和势力都非常大。

本身就有一些手段,加上一个下属整天吹耳边风,说宁王有天子之相,搞得宁王心飘飘,后来就干脆就直接在一次生日上发动叛乱。

若觉得人生没有作为,看一看王阳明,学会这四个字会发现很有用

王阳明死里逃生之后针对朱宸的为人采取一系列行动,利用一手伪造公文让朱宸找不着北,再来一手狙击小队偷袭朱宸在南昌城外设下的伏兵,转手在让将士在鄱阳湖进行决战。

四十一天让朱宸身赴黄泉,后人为颂扬王阳明之功,曾题诗一首:“指挥谈笑却莱夷,千古何人似仲尼?旬日之间除叛贼,真儒作用果然奇。”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一场大胜本来能让王阳明开心,最后的结果却是一怒而四次请辞回家。

这次叛乱结束之后自己没有获得足够的赏赐就算了,手底下的将士也是如此,有的被任命到闲职,甚至有的还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入狱。

人生最难受的是忠而见谤、信而见疑。如此舍身为国、如此忠心耿耿,却被污蔑为与叛军是一伙的,他内心难受至极。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办法独自享受富贵。

若觉得人生没有作为,看一看王阳明,学会这四个字会发现很有用

感到到如此恶意之后开始专心言传身教,选择在最底层传达最纯粹的精神,将毕生所学传达世人。

最后一次出行也是平定叛乱,回来路上知道时日无多,选择直接回家可惜最终没能回到家乡,最后一句话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逝去之后再无一个能够将理学发挥到巅峰的人,也许是因为人的经历和性格、也许是因为时势。

“知行合一”几个字让几百年后依旧熠熠生辉

不知道大家对王阳明的“致良知”有什么看法,本身就是一场荒诞的喜剧还是值得深思的理想。

关注 发现历史,改变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