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老兵精神,继续为新时代发挥余热作用

——访退休干部罗日加

说起罗日加,可以说是那个民兵工作鼎盛时代的代言人。他生于1948年11月,1966年1月参加工作,1973年入党。1968年罗日加参军,成为一名兰州军区兰字741部队52分队的战士。当时当兵是件至高无上的事,“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是整个时代的风尚,全国人民“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他当兵三年,参加过西藏丁青剿匪战斗。在平时从未发生过人员执勤受伤、公物丢失、损坏等现象。先后担任过警卫班副班长、班长,受到过2次嘉奖。他所在的班被评为“五好战士”标兵班,成为专门为地方培养输送合格人武干部的摇篮。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玉树|发扬老兵精神,继续为新时代发挥余热作用

1970年11月,罗日加转业到地方玉树县工商科工作、后到哈秀乡人武部担任部长、哈秀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书记。期间,被兰州军区评为全国“百名优秀人武干部”。1996年罗日加调到玉树县农牧局担任副局长,退休时在正科级职务上享受副县级待遇。

罗日加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在乡镇长期担任人武部长,时刻保持着军人的严谨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他说自己是“在思想上永不退伍的军人”。

“我原是一个哈秀玛龙大队二社的放牧员,当时根据‘农村工作六十条’,大队、生产队干部由民主评选,我被选为‘优秀放牧员’、牧场的场长和大队副队长。后被派到青海民族学院文化班学习二年,学习结束后回来成为一名国家干部,1968年参军。”

“那时候生活非常困难。现在最穷的人在当时就是最富的人。当时工作组下乡,别说群众能吃到肉,就是干部也不例外。群众常年吃的是‘让巴’,就是曲拉和草籽拌在一起的团饼。干部每人一个月口粮13斤,牧民8斤青稞。在哈秀工作期间,牧业基础较好,人口少,大约1700人,牲畜11万头只匹,是玉树县‘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有酥油、曲拉,但是粮食缺乏。”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各级党委、政府特别重视民兵工作。武装基干民兵有马骑、半自动步枪、骑枪、小口径步枪。武装干事有骑枪、短枪、冲锋枪,后来改换成半自动步枪和全自动步枪。基干民兵,不带武器和马匹,是民兵力量后备军,还有普通民兵职责是维护地方社会治安。当时哈秀乡有民兵600人,是‘抓革命、促生产’的骨干力量。”

“那时候,牧业生产实行‘三兼顾’,即国家、集体、个人。哈秀乡一年要上缴牲畜一万头只匹。一年中的酥油、羔皮、曲拉等,个人按工分制分配70%。一是平均按人头分、按公分分配占30%,自留畜用于个人,多的有6、70头只,少的几乎无。”

“我的感觉是,解放后,群众的生活随着国家的发展一步步地好起来。旧社会90%以上的贫农,身上穿、吃的都不如现在的贫困户。国家由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这么强大,这个变化始料不及。就哈秀乡而言,以前虫草一斤13元,现在6万元以上,排除物价上涨因素,群众收入还是非常明显。过去采挖虫草要上交国家、集体,现在全部属于个人。现在社会你有多勤劳就有多富裕。再加上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产业扶贫兴起,到处都是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015年,我去仲达乡、结古街道办事处、小苏莽乡。小苏莽乡国家给予的补助620多万,低保应保尽保,人民生活水平太好了。以前有上顿没有下顿,现在年年有余。”

“地震后,国家给老百姓分了吃不完的粮食、食品,穿不尽的衣服。给每家修建了80平方米的房子,当时造价17.88万元。没有党和国家的关怀,这些好处哪里来?现在玉树的群众吃生态饭,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一名生态管护员,一个月有1800元的收入。这不是谁凭空说的、写的、是真实的。玉树群众现在有虫草收入、牧业收入以及国家的各种补贴。低保、五保户、孤儿、残疾人都有了兜底保障,临时救助等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都有车,都往好里买、贵里买,这在以前‘私人有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玉树|发扬老兵精神,继续为新时代发挥余热作用

“总之,玉树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好,群众生活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十年的变化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不对比不知道。我说以上情况,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也不是谁强迫的。这次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玉树人民自发地捐款捐物,把最好的虫草捐出来,表达了玉树人民没有忘记党和国家的无疆大爱,在关键时刻也要为党和国家分忧,这一切也令人感动。”

“在玉树灾后重建中,我担任民主路建委会名誉副主任,我时刻以一个党员和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9年3月我被聘为玉树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湖生态流域管护监督员,被玉树州河湖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优秀党员’。我觉得我还能为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出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老兵精神,继续为新时代发挥余热作用!”

(作者 才仁当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