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97页卖空报告读后感

在今年1月底,浑水发布了一篇卖空瑞幸咖啡的报告,但当时的市场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警觉,毕竟瑞幸咖啡上市仅仅半年多而已,今天不想吐槽这些承销机构,仅仅是从自下而上的逻辑来看看这份报告到底再说什么,以及看完这份97页的卖空报告我的感想。

  • 我很少看卖空的研究报告,或许是因为缺乏经验的缘故,这份报告的摘要上来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直接,人狠话不多,用草根调研来证明瑞幸数据造假,他们调动了92名全职和1418名兼职人员进行实地监控,成功记录了981个工作日的门店流量,覆盖了620家门店100%的营业时间。并且还注明了统计了每个门店的人流量并记录了从门店开业到关闭的平均每天11.5 小时的录像视频,如果视频监控丢失了10分钟,就会删掉这一整天的数据,重新开始录制。并且出示了这620家门店的数据,这个数据样本虽然没有完全覆盖掉瑞幸的所有门店(目前瑞幸门店数量大概有4500家)。但已经做到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作用。我认为仅仅这个数据已经足够引起市场的警觉。

  • 第二个感觉,发起这份卖空报告的起因可能更多的是对管理层的关注(这个纯属个人感觉)。某大佬说过,投资企业就是投资人,在报告中所说的6个“危险信号”,全都集中在了公司的管理层,特别是公司的创始人的身上,列举了一些事迹,比如在神州租车上的套现行为,比如瑞幸的股权质押,还有他们过往的一些其他事迹,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下这份报告,当然大部分卖方报告中,不可能做这样的陈述,但对于我们普通散户,投资类似这样的企业,还是要多百度下公司创始人的过往。当然有一类公司护城河可以宽到完全不理会管理层是谁,那也应该是值得我们更多关注的。

  • 最后就是这份报告对于他们商业模式的抨击,其实,对于瑞幸的商业模式的质疑一直以来就没停过,很多事情,事后看都对,但是在事前,确实不太好判断,因为如果一个企业在上市前什么都好,那就不叫风险投资了。但是到了二级市场以后,我们就不能简单的把他当做风险投资看了,当初在上市之前的很多问题其实还是没有被解决,报告中也没有放过这些槽点,第一就是中国的咖啡市场是否真的有那么大?我曾经在机构的报告中看到,中国的人均咖啡饮用量低的离谱。更何况还是现磨咖啡,这个市场就更小了。


瑞幸咖啡97页卖空报告读后感


当然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咖啡市场确实有很大的空间,但也可以说我们中国人真的不怎么喜欢喝咖啡,要培育这个市场,应该是个极其不容易的事情。

第二,就是高额补贴来获客,这也是我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一种商业模式,因为烧钱带来的营收很难持续,报告中也写到,瑞幸的客户对价格敏感度高,留存率依靠优惠的价格促销来驱动。但是如果提高有效价格,还要同时增加同一门店的销售额,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瑞幸“茶饮料”的商业模式的质疑。

最后总结下看完报告的总体感受,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卖空的报告更多的是从买方逻辑出发,和读券商的那些一味看多的研报,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自下而上的运用草根调研来的数据非常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其他的质疑,特别是对商业模式的质疑就显得更有说服力了,而也希望我们的券商能够多一些看空的报告,这应该是件非常有意义,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