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相信很多人都去阿里巴巴總部觀賞過,也一定見到了那五個有名的雕塑。其中有一個雕塑名為“愚人船”,這個雕塑其實很有意思。

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因為船上的每個人看起來都在拼命的划船,但是劃的方面卻是相反的。

“愚人船”這個雕塑反映的其實是強績效文化下導致的團隊競爭。而阿里巴巴把這個雕塑放在園區裡,就是要時刻提醒每一位員工和管理者:不要小瞧績效考核的危害。

那麼,強績效考核究竟有多麼可怕?居然讓阿里巴巴放置雕塑時刻提醒員工?

人民公社的 悲劇

在談公司的績效管理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個歷史小事件。

在五六十的年代,中國農村出現了人民公社,實行工分制。用現代的管理思維來看,其實工分制是績效考核的一種形式。

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因為工分制實行的是量化管理、精細管理、全員管理,最後的勞作成果會折算成工分,而工分的計算有一套精細的計算法則。

實行工分制的結果是什麼呢?是人民捱餓,生產力倒退。反倒是最後國家不管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和生產力問題,勤勞的還會剩有餘糧。

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所以,現在還在強調績效考核的某些公司,是不是可以從人民公社的事件中獲得一些啟發呢?

績效管理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早在2007年,索尼公司前常務董事刊登了一篇名為《績效主義毀了索尼的文章》。

這篇文章道出了績效管理對公司的諸多弊端:

因為績效考核,職工逐漸失去工作熱情,內在以工作為樂趣的自發動機受到抑制。

因為績效考核,幾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實現的低目標,可以說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戰精神”消失了。

因為績效考核,上級不把部下當作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標、用“評價的目光”審視部下。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距今很久,但是絲毫不影響它暴露出的績效考核對一家企業的傷害有多大。

企業引入績效考核的初衷,是為了

督促員工更好的工作。績效考核將業務成果與金錢報酬直接掛鉤,起初看來確實很有效,但是會一直有效下去嗎?

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曾做過一個實驗,他發現,工資的增加確實會讓工人踏實工作。但等他們的工資比過去高於60%的時候,就會有人變得懶散、奢侈。

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任正非用另一句話來描述同樣的道理:“豬養得太肥了,連哼哼聲都沒了。”

也就是說,讓員工在短時間內變得太有錢,會讓他們變得懶散,不利於員工自身和公司的發展。

所以,從長遠來看,績效管理不僅不會讓員工更加主動的工作,還會拉低企業發展的步伐和水準。

那怎樣才能使員工主動工作,又讓企業穩步發展呢?

相信員工,讓員工為自己奮鬥

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毛主席在土改時期喊出了一句口號,叫“打土豪分田地”。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貫徹土改的制度

無數的窮苦人民靠這一條制度,最終分得了田地。共軍也因此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

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盈利

,但是要推動企業盈利,這件事情就一定得靠員工來實現。其實,相信員工的背後,就是自運行機制的核心理念,不管。

利益,到今天為止仍然是人類社會發展最本源的驅動力,“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

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績效考核有一種假設,認為員工是為了避免責罰或獲得獎勵而工作。但如今的現實是,員工只會為自己有回報的事情去自動自發地工作。

績效考核在企業中不是完全不能使用,它的出發點是要考慮到員工的自主能動性。它不應該是束縛員工的繩索,而應該是員工創造價值的評估工具。

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機制設計不是排斥績效考核、股權激勵等各種管理方式,而是強調要秉承人性,從人性的角度去設計。

自運行機制重視員工的人性需求,設計一套機制將員工的利益和企業利益掛鉤,形成利益結,才能促進員工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國立諮詢諮詢總設計師戴天宇老師曾說過:你給員工再多的激勵,都比不上給他五個字‘為自己奮鬥’。每個人都是自我利益的最好看護者,企業要求員工做再多,都比不上他為自己幹活。

績效考核為什麼成了企業的悲劇!


這相信的背後就需要一套機制來支撐,既滿足了員工利益,讓他為自己幹,又滿足了公司盈利的需求。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