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可致年輕人突然中風!亞裔陷種族歧視焦慮,心理健康堪憂

【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華輿訊 據芝道報道

新冠可致年輕人突然中風2/3重症感染者不發燒

紐約醫生警告稱,新冠病毒可能會導致30歲至40歲沒有嚴重疾病的成年人突然中風(stroke)。

據紐約郵報報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西奈山醫療系統(Mount Sinai Health System)醫生們認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使血液以非正常方式凝固,導致通常中風低風險人群中風的幾率上升。

神經外科醫生奧克斯利(Thomas Oxley)稱,“新冠病毒似乎會造成大動脈凝血,導致中風重症。”

奧克斯利及其同事稱,有記錄他們通常治療的50歲以下中風患者每月少於兩例,但在新冠疫情爆發的這兩週內,他們已收治了五人。這些研究發現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奧克斯利稱,“我們的報告顯示,在過去兩週年輕患者突發中風的發病率增加了7倍。大多數患者都沒有既往病史,但家中有輕微或無症狀新冠感染者。”

“這些患者全部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其中有兩人還延誤了呼叫救護車。”

這份報告在紐約引起不安,因為官員建議,除非出現呼吸困難等嚴重症狀才可撥打911報警電話,避免紐約市緊急救護小組(EMS)超負荷。

與此同時,也有些人不願意前往醫院就醫,因為擔心感染上新冠病毒。

奧克斯利稱,他的團隊敦促人們留意自己是否出現了新冠感染症狀,如果認為自己患上中風應立即撥打911。

為記住中風警告信號,奧克斯利介紹了一個記憶竅門FAST:F代表臉部下垂;A表示手臂無力;S語言說話困難;T撥打911報警電話。

新冠可致年輕人突然中風!亞裔陷種族歧視焦慮,心理健康堪憂

另據abc7ny報道,紐約州最大醫療系統的研究人員將確診和治療新冠感染者的新發現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高級研究員戴維森(Karina Davidson)博士稱,“令我最驚訝的是,三分之二的重症新冠感染者沒有出現發燒。”

發燒本是醫生初診的第一依據,但戴維森稱,重症感染者卻沒有發燒症狀。

戴維森稱,“這令人費解,不同感染者有不同症狀,有些是輕症,有些卻危重。”

儘管哮喘病人屬於感染高危人群,但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更針對其他常見基礎病患者。

戴維森和她來自諾斯威爾健康系統(Feinstein 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 and Northwell Health)的同事們收集了從3月1日至4月4日期間5700名住院感染者的記錄。

57%的人患有高血壓,41%的人肥胖,34%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結果表明,新冠病毒不僅僅可引發肺部疾病。

戴維森稱,“病毒不僅對多器官造成短期傷害,而且我們可能會看到感染的長期後果。”

此外,在每個年齡組中,男性死亡率都高於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死於急性腎病並使用呼吸機。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三分之一美國人患有高血壓,40%的人肥胖,超過10%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研究人員稱他們的發現需要立即採取行動。

戴維森表示,“我們需要預防和管理慢性病。”

陷種族歧視焦慮 亞裔美國人心理健康堪憂

3月初,關於針對亞裔種族主義事件的報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擔心。在紐約市,一位亞裔女性因戴著口罩而遭到襲擊;在洛杉磯,一名16歲的亞裔學生受到人身攻擊。

新冠可致年輕人突然中風!亞裔陷種族歧視焦慮,心理健康堪憂

2018年8月31日,亞裔美國人在最高法院外舉行集會,支持一起德克薩斯大學為被告的招生平權案。(圖片來源:美聯社資料圖)

“華裔美國人每天都在擔心自己的安全,同時這個問題也在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嚴重。從微信群裡大家的交流來看,最大的擔憂就是當他們去某個地方時,就會很擔心自己因為是亞裔或華裔而受到言語或肢體攻擊。”

除了擔憂疫情發展,許多亞裔美國人對處理種族主義事件越來越焦慮,這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聯邦調查局2003年至2017年的《統一犯罪報告(Uniform Crime Report)》數據顯示,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數量在15年間逐漸減少。但是今年3月下旬,聯邦執法機構發出警告,在新冠疫情蔓延之際,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將會增加。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種族歧視與焦慮和抑鬱之間存在聯繫,精神衛生專家也非常關注這一領域。2007年的一項研究調查了2047位亞裔美國人,他們認為,種族歧視問題是12個月內精神健康障礙的重要指標。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菲爾丁公共衛生學院(Field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教授吉爾伯特·吉(Gilbert Gee)說:“當人們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會產生一種壓力反應,即穩態應變負荷(Allostatic load),這種狀態會在許多方面損害身體健康,比如削弱免疫系統。”

在疫情之前,亞裔美國人就被心理健康專家視為高危群體。

2011年《全美拉丁裔和亞裔美國人研究》(NLAAS)的調查數據發現,亞裔美國女性患上精神疾病的概率為17%,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的可能性是白人女性的3倍。但是《2018年全美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只有6.3%的18歲及以上的亞裔美國人接受了心理健康服務,而白人的這一比例為18.6%。

其實,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主義已經存在了多個世紀,與疫情相關的暴力只是近期的一次演變。

約翰·傑伊刑事司法學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的心理學家兼教授凱文·納達爾(Kevin Nadal)表示:“哪怕一個人沒有親身經歷過種族主義事件,但只要瞭解到相關消息,就會感到焦慮、沮喪或警惕,這可能會導致其他心理健康問題。這是一種集體性的創傷。和自己有著共同身份的人遭受暴力,會讓人產生一種不好的預期。”

烏爾辛納斯學院(Ursinus College)的大四學生Min Son說:“如果需要外出,我們會非常謹慎,我們的校長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這也是我們害怕被歧視的原因之一。雖然我不是中國人,但是在別人看來我很像中國人。而且病毒對所有種族一視同仁,同樣的,歧視亞洲人也不會保護任何人。”

該學院的心理學家Suzanne Chong建議受到影響的人向朋友、家人、社區和宗教以及心理健康專家尋求支持,因為 "承認種族主義的現實和影響,將有助於消除沉重感和負擔"。她還鼓勵大家,在看到身邊有種族主義事件發生時,在安全的情況下發聲反對:“表現出自己的同情心,成為反對種族主義的盟友。這是反對歧視的最佳藥方。”(原標題:新冠可致年輕人突然中風!陷種族歧視焦慮,哪怕長得像亞裔心理健康也堪憂)


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