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对于“身残志坚”这个成语,不知道大家第一眼,是着眼于“残”还是“志”,亦或是“坚”,但不可否认,“身残”是无奈,是身不由己,而“志坚”却是选择。

有这样一个人,用尽毕生精力,在社会学等诸多领域获得不凡造诣。

他就是潘光旦,他最大的愿望,是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而自己却终身杵着拐杖。

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潘光旦是实实在在的大师,梁秋实曾评价他“学贯中西,头难清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潘光旦大

师。

一、风华正茂时失腿,身残不由己,志坚是选择

1899年8月,潘光旦出生于江苏宝山。他的父亲是在翰林院任职的清末进士,家境小康。他的父亲对读书很支持,在家中摆放了各类书籍给潘光旦读。

天有不测风云,他的父亲病故后,家中一落千丈,母亲沈恩佩将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对他的教育更为严苛。

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一年逃难,沈恩佩逃出老家时,在没有思考时间的情况下,她不假思索地带着三个儿子、四担书跑了出来,一路饿着到达了上海。

潘光旦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从小就嗜书如命,他发誓一定要成为母亲的骄傲。

1917年,对潘光旦而言是黑暗、是痛苦和日夜挣扎。

那年,17岁的潘光旦正在北京清华学校为“留美”预备,他对未来充满无数美好的幻想。可有一次练习跳高时,右脚突然又麻又疼。几天后,实在难忍。

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到了医院检查,医生诊断说右腿结核菌感染严重。当时国内的医疗条件很艰苦,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最好的方法就是截肢。

手术过后,潘光旦看着自己残缺的右腿,感觉人生被撕裂。仿佛昨天自己还在操场上,双腿一蹬奔向太阳,今天却只能杵着拐杖跌跌撞撞。

休养一年后,潘光旦不愿就此沦为废人,他必须坚强起来,用知识打开自己的新世界!

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二、婚约被拒,幸遇良人

潘光旦失腿后,原本订下的婚约也被取消。这是,他的一位表妹赵瑞云,钦慕潘光旦的人品与才华,自愿下嫁给他。

赵瑞云是中国传统女子,不识大字,内心却渴望知识和文明,潘光旦对学术上的追求,深得赵瑞云的芳心。

因为赵瑞云不识字,还发生了一件流传甚广的趣事。

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那个年代女子不识字,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要想在女人堆里挑出个文化人,那才是真正的鸡蛋里挑骨头。

潘光旦有一个好友叫做雷海宗,两家关系十分要好,便会经常交流家中趣事。

当年潘光旦、雷海宗带着学生先离开北平,才长沙落脚办学。二人十分挂念家中情况,日盼夜盼收到家中来信。

但无奈的是,赵瑞云和张景茀都不会写字,潘光旦每月仅仅一封,雷海宗就更少了。

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一日谈及此事,潘光旦笑问:“你说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多来信啊?”

雷海宗思考半天,只能摊手说道:“鞭长莫及。”

潘应:“鞭字有语病!”语罢两人哄堂大笑。

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三、励志生活,不凡的眼界成就非凡的人生

之所以称潘光旦是“特殊大师”,是因为在谈性色变的中国,是潘光旦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禁锢,将性心理带入中国。

潘光旦超前的思想以及对中国性心理的引领,是他一生中最为独特的贡献。

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开了一门“中国历史研究法”的课。学期末,潘光旦交了一份读书报告——《冯小青考》。这份研究报告,是国人对性心理关注的开始,这是绝无仅有的先例。

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冯小青是明朝末年姿色卓绝的风华女子,竟在最好的年纪下嫁给邓生做姨太太。谁能想到,婚后她受到了大房的欺压,被关到边舍,不久后就一命呜呼了!

民间对冯小青的死众说纷纭,在《冯小青考》中,潘光旦认为:冯小青是死于性压抑后产生的极端自恋,痨病只是表象。

由此可见,青年时期的潘光旦,已经开始关注人心理发展是否健康,而在那个生理健康都还是头等问题的年代,这篇研究报告,先是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重视和嘉奖,而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巨大反响。

妻子不会写字,民国才子苦等来信:鞭长莫及,实在没办法

中国性学界的专家一致认为:把西方两性之学传到中国的,是潘光旦。

潘光旦的一生,励志、伟大、隐忍,作为后辈。我们在享受先人们的知识时,也应勉励自己,无论如何境遇,也要乐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