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首次半年報盡顯“科創底色”|研發費用佔比平均達13%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庭陽 | 北京報道

科創板首次半年報盡顯“科創底色”|研發費用佔比平均達13%

插圖:《中國經濟週刊》美編 孫竹

科創板上市公司半年報新鮮出爐。《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28家公司半年報後發現,科創版上市新股公司2019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佔收入比(研發費用/營業總收入,以下簡稱 “研發費用佔比”)整體高過其它板塊上市新股,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長也同步領先。其中,虹軟科技(688088.SH)的研發費用佔比在28家公司中名列前茅,達33.74%。中微公司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最高,達242%。

科創板首次半年報盡顯“科創底色”|研發費用佔比平均達13%

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產出雙雙領先

上交所近期總結今年半年報指出,科創板上市公司以高研發投入帶動業績增長,“科創底色”蘊含著強勁的發展後勁。

上交所總結指出,已公佈今年半年報的28家科創板公司,業績保持高速增長,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29.63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 45.6億元、同比增長25%。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持續的高研發投入,研發費用佔比算術平均值為13%。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新股中(122家)共有66家公佈了可比數據。這些新股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計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長同比增長分別是16%、15%,兩項指標增幅均不敵科創板。這66家新股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佔比的算術平均值是5%、加權平均值2%,而科創板28家公司加權平均值為5.76%。

無論是算術平均還是加權平均,科創板研發費用佔比都高過同期其它板塊上市新股。

28家科創板公司研發費用總體也保持增長勢頭。有10家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超過50%。此外,有5家公司研發費用同比變化不大(增長低於6%),其中包括企業規模最大的中國通號(688009.SH)。福光股份(688010.SH)是唯一研發費用下降的公司,同比下降32%。

虹軟科技研發費用佔比最高,利潤增長可觀

在28家科創板上市新股公司中,研發費用佔比最高的虹軟科技,利潤的增長也十分可觀。

整個上半年,虹軟科技營業收入增長了38%,抵消了研發費用增長17%的壓力,再加上管理費用下降,使得淨利潤同比增長73%。利潤增加伴隨著現金流充沛,虹軟科技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增長超過30%。

虹軟科技是智能手機視覺人工智能算法供應商,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統計,2018年全球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除蘋果公司完全採用自研視覺人工智能算法外,其餘安卓手機品牌三星、華為、小米、OPPO的主要機型,均有搭載虹軟科技智能手機視覺解決方案。

虹軟科技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其必須重視研發。其盈利模式是將公司的視覺人工智能算法技術與客戶特定設備深度整合,通過合約的方式授權給客戶,允許客戶將相關算法軟件或軟件包裝載在約定型號的智能設備上使用,以此收取技術和軟件使用授權費用。

虹軟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公司注重技術積累,堅持以原創技術為核心競爭力。2016 年、2017 年和2018 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5%、31%和32%,一直都處於30%以上。

政府補助減少 ,中微公司自掏腰包保研發

中微公司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42%,增幅在28家公司中排在首位。

中微公司所屬半導體行業是技術和資本雙密集型行業。半導體設備行業,對於技術人員的知識背景、研發能力及操作經驗積累,均有較高要求。投資週期長、研發投入大是這個行業的顯著特點。為保持技術優勢,需要公司長期、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

資料顯示,中微公司始終保持大額的研發投入和較高的研發投入佔比。2016年至2018年,這3年累計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32%。

在招股說明書中,中微公司列舉了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兩項指標增長對比,高研發投入,使得營業收入高增長,形成良性循環。2017年和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增長分別是9%、22%,錄得營業收入增長59%、69%。

關於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增加的原因,中微公司解釋是“新立項研發項目增加,且本期抵扣研發費用的政府補助減少”。

這些政府補助,是公司往年承擔了刻蝕技術、MOCVD 技術等技術相關的科研項目。財報顯示,中微公司去年全年收到政府補助衝減研發投入的金額是9338萬元,2017年1.12億元,今年上半年只收到467萬元此類補助。

儘管政府補助減少,中微公司自掏腰包也要保證研發投入。加上資本化的研發投入,公司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與2018全年基本持平,上半年獲得淨利潤3037萬元,扭轉去年同期虧損1325萬元而拖累全年利潤的格局。

編審 | 姚冬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