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商論道|鬱亮:打造領軍企業、大力發展教育 經濟才能更有活力

蘇商論道|鬱亮:打造領軍企業、大力發展教育 經濟才能更有活力


我出生在江蘇,18歲之前生活學習在江蘇,所以算是標準的江蘇人。離開家鄉35年,始終心繫江蘇,並參與到江蘇的經濟發展建設中來,所以也算是一個新江蘇人,總而言之是一個標準的江蘇人。

我親身感受到了江蘇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婁勤儉書記介紹到2018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大關,經濟總量繼續雄踞全國第二。巧合的是,2018年,萬科在江蘇省內的投資總額達到360億元,上交各類稅金81億元,在萬科經營省份中也排名第二位。這兩個有意思的第二位,說明了兩點,第一個是江蘇在全國經濟版圖上舉足輕重,另外一個江蘇也是萬科發展重地,是我們投資最密集、業務品類最齊全的省份,目前萬科的發展戰略也與江蘇直接相關。

萬科是伴隨中國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企業,我們很幸運趕上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現代化和城鎮化建設浪潮。1978年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3.6平方米,相當於一張雙人床的大小,今天已經到36.6平方米,增長十倍。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居環境最大改善是我們不斷髮展的根本動力。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就是萬科未來持續成長的源泉。

萬科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產品和服務,萬科現在的所有業務都在江蘇有佈局。前年我們將企業戰略升級為城鄉戰略,這個“鄉”就是在江蘇實施鄉村振興工作,當好服務商。我們感到,產業發展和年輕人回遷這才是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

去年母親節的時候,我在東羅村,村裡在搞東羅最美媽媽評比,我們在村裡安排攝影師為每一位媽媽拍攝一張人物照參加評比,條件是兒女們必須當面擁抱媽媽,跟媽媽說我愛你。村民們都不好意思向母親表達愛,當時每一個參加活動的母親被擁抱時都露出了質樸的笑臉。媽媽的笑臉讓我們覺得我們的鄉村振興努力是值得的。萬科做這些事情的初心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嚮往。

江蘇速度正向江蘇質量轉變,江蘇產品正向江蘇品牌轉變,江蘇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創中心和先進製造業基地。萬科在江蘇的發展也要緊緊圍繞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戰略目標,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為讓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活力、更有張力、更有後勁,做出我們的努力和貢獻。

如何保證經濟的活力?我有兩點思考。

一是要有領軍企業和龍頭企業。江蘇經濟全國領先,產業佈局齊全,但是行業領軍企業還比較少,數據顯示江蘇工業企業資產總額將近12萬億元,年銷售收入12.8萬億元家,這些數字都超過了浙江和山東。但是浙江四萬家工業企業中,位列中國製造業五百強的有79家,山東三萬多家工業企業當中全國製造業五百強的47家,江蘇卻只有48。

二是要大力發展高中基礎教育和國際化基礎教育,為人才培養和引進創造條件。高素質人才離不開發展的熱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根據各個省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最近五年,江蘇常住人口淨流入數量約為90萬,同期浙江人口經流入數量約為197萬,廣東人口淨流入數量約為622萬,這說明江蘇與經濟大省的地位還不是很匹配,也說明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

在本地人才培育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江蘇本身的優勢。江蘇不僅是經濟大省,也是教育、文化和人口大省,江蘇全省有167所高校資源,177萬在校本科生,17萬在校研究生,和廣東差不多,超過浙江。江蘇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特別是要著力發展基礎高中教育,因為只有基礎高中教育發展起來,才能為高等教育輸送高素質人才,才能讓更多的江蘇學子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將江蘇的高校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

這次發展大會上我們看到不少國際外資企業和知名企業加入進來,這是很好的開始,支撐高質量發展需要大量本土人才,也需要更多國際化人才,我們要努力提高國際化基礎教育水平,讓國際人才的孩子能夠在江蘇接受良好教育,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江蘇成為全球高素質人才宜居的首選地。

萬科自身的升級轉型與江蘇高質量發展戰略高度契合,這也意味著下一個階段,我們在江蘇將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作為江蘇人,我願意帶領萬科集團,為家鄉的高質量全面發展做出更多貢獻,爭做新時代的好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