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割据政权以李唐皇室自居,还想结盟契丹,企图夺取中原江山

在攻取后蜀四州的同时,后周王朝也在酝酿南下战争,首先的目标就是雄踞江淮的南唐。显德二年(955年)四月,柴荣命朝臣二十余人,要他们各自提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各一篇,为一匡天下提供军政建议。宰相李榖和比部郎中王朴等人提出的“先南后北”的战略,得到了柴荣的赞赏。

李榖认为,统一天下,应首先从攻灭割据江淮的南唐开始,“取江淮如探囊中物耳”。王朴则系统提出了灭南方诸国的路线图,“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唐与吾接境几二千里,其势易扰也”,故应首先平定南唐,灭南唐应先取江北之地,“江北诸州将悉为我有”。取江北之后,“则用彼之民,行我之法,江南亦易取也”。江南解决之后,“岭南、巴蜀可传檄而定”。

南方割据政权以李唐皇室自居,还想结盟契丹,企图夺取中原江山

柴荣

南方诸国解决之后,“则燕地必望风内附;若其不至,移兵攻之,席卷可平矣”。对于依附契丹的太原北汉政权,王朴认为其是“必死之寇”,必须“以强兵制之”,应当放在天下既平之后,“然后伺间,一举可擒也”。

基于这样的战略,在结束与后蜀战争之后不久,后周王朝就开始准备对南唐的战争。在南方诸国之中,南唐最为强大,承袭杨吴王国基础的李昪以李唐皇室后裔自居,建国称帝之后,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大。李昪死后,其子李璟继位,起初也是低调务实、不兴兵戈。

但是,随着实力渐增,李璟也“自以唐子孙,慨然有定中原复旧都之意”,开始试图发动对外兼并战争。南唐保大三年(945年),趁割据于福建的王闽政权内乱,李璟出兵灭其国。保大九年(951年),南唐又出师湖南,一举灭掉马楚王国。

南方割据政权以李唐皇室自居,还想结盟契丹,企图夺取中原江山

后周

南唐挑起的南方战争,虽然在表面上扩充了其国土,但是却透支了国力,也引起了北方王朝的忌惮。除此之外,立国于江淮的南唐自烈祖李昪时代开始,就与草原契丹交聘往来,试图以远交近攻的策略,对抗中原五代王朝的南下兼并,甚至有意南北夹击,实现其称霸中原的宏图。

元宗李璟时代,南唐还多次派出密使,携带“蜡丸书”远道赴契丹,以求结盟。夹击中原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朝,中原政权与南唐虽偶有冲突,但总体还是相安无事。中原处于汉周交替之时,南唐甚至一度企图染指中原纷争。后周初年,“李守贞、慕容彦超之叛,(南唐)皆为之出师,遥为声援,又遣使自海道通契丹及北汉,约共图中国,值中国多事,未暇与之校”。

到柴荣击败北汉,而后又西征后蜀之后,南征南唐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月,后周皇帝柴荣命宰相李榖全面筹划进攻南唐的淮南地区事宜。十一月初五日,柴荣颁布《谕淮南州县诏》:

蠢尔淮甸,敢拒大邦!因唐室之凌迟,接黄寇之纷扰,飞扬跋扈,垂六十年,盗据一方,僭称伪号。幸数朝之多事,与北境以交通,厚启戎心,诱以边患。

在这份诏书中,柴荣是以中央王朝的天子身份,指斥割据江淮的南唐是“僭称伪号”,以此彰显南征的合法性。当时的南唐,也因为多年用兵,透支了国力,“国用遂为一空”,政治上又陷入党争乱局,无法与北方政权一较高下。

南方割据政权以李唐皇室自居,还想结盟契丹,企图夺取中原江山

李璟

后周对南唐战争的初步目标是夺取淮南之地,也就是南唐的江北十四州。唐末五代的淮南之地是财赋渊薮,“土壤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廛里饶富,多高赀之家,扬、寿皆为巨镇”。从军事战略上讲,所谓守江必守淮,“固国者,以江而不以淮,固江者,以淮而不可以江也”。对于南唐而言,守住江北十四州,就有了抗衡北方政权的屏障;而于后周而言,拿下淮南地盘,不仅有巨大经济利益,更是获得了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