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沒出息還自卑,多虧了當年父母的吼罵

前言:現在的教育理念五花八門,讓很多家長迷茫甚至很糾結,既想要和孩子平等相處,體現當代親子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又想體現家長的權威,利用憤怒讓孩子屈服。所以很多中國家長在孩子面前出現了“雙面人”的身份,難道吼孩子才能建立家長權威的唯一方法嗎?

中國家庭教育深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響,普遍認為對孩子越嚴格越好,大部分的家長把對孩子嚴格理解為罵孩子和吼孩子甚至打孩子。

我有一個性格豪爽的朋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有自己的原則,秉承著嚴師出高徒的理念,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還常常自詡說男孩不嚴厲一點,大了誰還管得了。確實,在他的“威嚴下”孩子乖巧了許多,對他言聽計從。但孩子有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做事謹小慎微,在大人面前面容是收斂的,喜歡躲在大人身後,時刻保持警惕並畏手畏腳的樣子。

孩子:我沒出息還自卑,多虧了當年父母的吼罵

【為什麼家長喜歡這樣對待孩子呢?】

因為這種方式~簡單~粗暴~有效。

很多家長認為吼孩子沒有什麼不對,跟他們講一堆道理遠不如大吼一聲來的有效。

但是事實上,這種短期內看上去很有效的教育方式並不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甚至會讓孩子產生難以挽回的心理陰影......

孩子:我沒出息還自卑,多虧了當年父母的吼罵


【經常吼罵孩子,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 容易自卑

家長憤怒的狀態會讓孩子產生極強的恐懼感和自我否定感,總覺得自己是最差的、沒用的,這份自我認定一旦長期存在,孩子就會變得自卑,久而久之就會更加封閉自己。

試想一下,連父母都覺得自己沒用,那在孩子的眼裡,這份挫敗感是多麼的強烈啊!

  • 缺乏安全感

家長因為一點事情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久而久之就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一旦做錯事後就變得惶恐不安。這種內心的恐懼會讓孩子更加焦慮,進而在與父母的關係處理上產生偏差,比如說過分討好父母,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是過分叛逆,來以此表達對父母的抗議。

  • 性格怪癖、懦弱

當父母傾向於採用情緒化的教育方式時,孩子就會模仿,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顯得很怪,甚至偏激。而且由於謹慎做事就會保守,遇事習慣性的往後退,缺乏面對的勇氣只求能自保。

孩子:我沒出息還自卑,多虧了當年父母的吼罵

二、為什麼有的孩子越吼越不聽話?

  • 出於叛逆心理的影響。
  • “吼”只能暫停孩子當下的行為,治標不治本。
  • 受到父母情緒的影響,在行為表現上更加情緒化。

家長採用過激教育方式時,孩子很容易因為承受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在產生另一種極端的心理狀態——逆反心理。

父母雖然靠“吼”制止了孩子的行為,但是卻沒有使寶寶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

當父母不願意和孩子好好說話時,孩子也會受到父母情緒的影響不願意和家長融洽的溝通。甚至在言行上和父母“對吼”,以此將家長的糟糕表達反饋回去,這樣便會產生惡性循環,讓孩子越發沒有調整的機會。

孩子:我沒出息還自卑,多虧了當年父母的吼罵

在孩子的成長中,不聽話是很正常的一種表現,因為雙方的智力和見識不在一個頻道,有分歧是難免的。

那,當孩子不聽話、不配合時,家長究竟應該怎樣做才好呢?

孩子:我沒出息還自卑,多虧了當年父母的吼罵

【專家建議-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應該這樣做】

  • 恰當的冷處理
  • 溫柔的堅持雙方確定的規則
  • 不合理的要求溫柔的拒絕

當孩子表現出無理取鬧時,在孩子的爆發期可以適當的冷處理,比如躲開或者轉移話題,等孩子緩和了以後,家長再來進行說教,效果會更好。

如果是雙方設定好的規則,哪怕孩子哭鬧也不能夠妥協。否則,孩子會認為自己不聽話的表現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獲得內心的滿足感。

家長溫柔而堅定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溫柔的態度表達孩子是被愛護著的,而堅定的拒絕則表明了父母的立場。

孩子:我沒出息還自卑,多虧了當年父母的吼罵

也許有些家長知道“吼”孩子的做法並不恰當,但是,情到深處難以自已,習慣性把自己的憤怒和不耐煩一股腦傾瀉出來,但事後又會覺得很不好,很後悔當時的衝動。

【怎麼樣才能剋制自己吼罵孩子?】

  • 就事論事
  • 保持充足的耐心
  • 對孩子有同理心

家長做到就事論事,不要把積累了很久的情緒摻雜其中。

保持足夠的耐心才能夠傾聽到孩子內心深處真實的表達。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夠發現自己所提供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父母應該理智的對待,自己不被情緒左右才更加能夠看到孩子的真實所想,找到最好的解決和教育的方法。

孩子:我沒出息還自卑,多虧了當年父母的吼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