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發“炎”很常見,且行且珍“膝”

骨關節炎又名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等,是好發於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的骨關節疾病,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它好發於髖、膝等大關節,在我國主要以膝關節發病率最高。

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關節炎患者約有3.55億人,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關節發“炎”很常見,且行且珍“膝”

在我國,約有1.2億人患有骨關節炎,幾乎每10人中就有一個。許多人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患上關節炎,而事實上,從老人到兒童都有患上關節炎的可能,因此這一疾病不得不引起我們每個人的重視。

什麼是膝骨關節炎

膝關節就如同機器的零部件,長期使用會出現老化磨損的情況。因此,膝骨關節炎多發於中老年人,是一種退行性膝關節病變。

關節發“炎”很常見,且行且珍“膝”

在我國,膝骨關節炎患病率高達18%。女性高於男性,農村高於城市。除年齡外,肥胖、不正確的走路姿勢、長時間下蹲和關節勞損均會加快骨關節炎的發生。

關節發“炎”很常見,且行且珍“膝”

疼痛,是絕大多數中老年患者就診的原因。最開始可能只是感到輕中度的疼痛,之後疼痛會逐漸加重,上下樓梯、蹲下起立動作和平地行走變得困難。需要注意的是,膝骨關節炎除了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大,還有一定的致殘率!

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和畸形等表現,一定要及時至醫院就診,不能簡單地認為年紀大了就會導致膝蓋疼痛、行動不便。

關節發“炎”很常見,且行且珍“膝”

膝骨關節炎的這些問題請注意

一、出現這些症狀,小心患上了膝骨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典型的表現為膝關節疼痛、晨僵、明顯的活動受限。

膝關節疼痛常發生於早晨起床的時候,稍微活動後有所緩解,但活動過多了疼痛又會加重,尤其是在上下樓梯、下蹲時疼痛更加明顯。

在早晨起床或長時間保持一定姿勢時,關節還能感覺到僵硬。天氣變冷、活動過多時,可發生關節腫脹、疼痛,有時候還能感覺到摩擦或“咔嗒”聲。由於關節疼痛導致活動的範圍明顯受限,甚至室內的行走都困難。

二、什麼樣的人容易得膝骨關節炎?

1.老年和肥胖人群的發病率較高:年齡越大,軟骨營養不足,負重大的關節如膝、髖關節的軟骨發生磨損,局部潤滑功能下降,嚴重的磨損能使軟骨下骨質增生,磨損顆粒刺激滑膜,引起疼痛和腫脹。較大的體重增加了膝關節的負荷。從而陷入了惡性循環:肥胖—關節磨損增加—關節疼痛—運動減少—肥胖。

2.久坐族小心關節炎:久坐容易引起關節退化

3.絕經後的女性:更年期以後卵巢功能退化,雌激素水平跟不上,這個階段女性骨質流失非常厲害,骨質疏鬆又進一步加速了骨骼的退化,因此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提高。

4.特殊職業人群,如職業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或者長期需要半蹲或蹲位工作者,易引起膝關節、肘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

5.少數骨關節炎患者還有家族史,可能是遺傳導致軟骨基質中合成酶異常,從而促進了骨關節炎的發生。也有一部分是本身有其他的風溼免疫疾病或關節炎,骨關節炎繼發於其他風溼免疫疾病或關節炎,如類風溼關節炎等。

三、如何保護膝關節?

1.減重:減輕體重能夠極大地改善膝關節的負擔,從而減緩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進展。儘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

2.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

3.多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多做這2個動作:

(1)伸伸不息。可以增強股四頭肌,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膝關節穩定性。

關節發“炎”很常見,且行且珍“膝”

方法是躺在床上,兩腿放鬆,先抬左腿,把腳勾起來,腿伸直懸空,堅持3~4秒,放下。再換右腿抬起,把腳勾起來,腿伸直懸空,左右腿做完算1次,做10~15次。

(2)勾腳

關節發“炎”很常見,且行且珍“膝”

坐在椅子上,將腿懸空伸平,把腳尖儘量往上鉤,然後再往下踩,持續三五秒鐘。

這個鍛鍊主要是讓大腿前面的肌肉更有勁兒,這樣運動的時候,膝關節受到的壓迫和磨損就小一點。通過直抬腿鍛鍊,能夠抵抗膝蓋骨外側韌帶的力量,使膝蓋骨處於正常的位置,減輕上下樓時的關節疼痛。

4.堅持適當運動:運動能促進新組織再生,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走路、騎自行車、游泳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處方。

5.運動中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項目。

6.要有足夠的休息,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

7.運動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

8.目前臨床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寒冷會導致關節炎的發生,但對關節不好的人來說,寒冷會加重病情,所以骨關節炎患者要注意保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