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敬佩的985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被人們小瞧的他

總所周知,在中國高考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節點之一。莘莘學子寒窗苦讀十幾年就為了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而大學也分為三六九等,第一等無疑是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同時清華北大也屬於我國985工程大學。接下來便是211工程大學(985院校同時也屬於211院校)。順下類推,重點一本大學、普通一本大學、二本大學、三本大學、高職高專。這幾類構成了我國的高等院校的大部分框架(軍校,警校等特殊院校除外)。

在這些院校中處於頂尖位置的985工程院校最值得尊敬的一所院校不是排名第一二名的清華北大,而是人們口中一所“末流”985,甚至有人口出狂言說他不配位於985工程。他就是位於西北要塞城市甘肅蘭州的蘭州大學。

最值得敬佩的985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被人們小瞧的他

讓我們先看看蘭大是一所什麼樣的院校:

蘭州大學,簡稱“蘭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 副部級建制,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教育部共建,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首批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高校,經 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最值得敬佩的985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被人們小瞧的他

蘭州大學創建於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間設立的甘肅法政學堂;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5年,定名為國立蘭州大學。1952年,被確定為國家十四所綜合性大學之一;2001年,教育部與甘肅省政府簽訂省部重點共建協議;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醫學院先後併入蘭州大學 [1] 。

最值得敬佩的985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被人們小瞧的他

截至2019年3月,蘭大校園面積3545.298畝,有2個校區,3所附屬醫院;下設37個教學系部;有100個本科專業,4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本科生19775人,碩士研究生10572人,博士研究生2559人,在職教職工3718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2135人。

最值得敬佩的985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被人們小瞧的他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蘭大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7月,學校擁有在職教職工3590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2028人,專職管理人員805人,在站博士後131人,其中師資博士後27人;教授等正高職546人,副教授等副高職719人,臨床醫學教授112人,副教授249人;研究生導師16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521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099人。兩院院士16人(含雙聘院士),“千人計劃”特聘教授11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8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4人,“千人計劃”青年項目人選6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人選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人,教育部新世紀(跨世紀)人才129人,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7人,甘肅省領軍人才88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8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7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

最值得敬佩的985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被人們小瞧的他

從詞條來看,蘭大的實力還是很雄厚的。那為什麼人們會這麼下眼看蘭大呢?

首先,蘭大位於西北城市蘭州,在大多數人眼裡,西北就是荒涼、艱苦的代名詞。在地理位置上就讓很多人放棄報考意願。

第二,近些年來,有人笑稱蘭大出走的教師資源都能重組一所211了。確實,蘭大近些年了教學資源的確嚴重,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學生不願忍受不了相對其他經濟發達地區985院校,蘭大的環境的確算得上艱苦。這也是蘭大沒落的一大原因。

第三,由於高校對本省都有扶持政策,所以報考蘭大的更多是西北地區的考生。相對於東西部考生,西北地區教育相對貧瘠。教育發展力度稍有不足。

不過雖然蘭大略有沒落嗎,不過蘭大師生的精神令人敬佩。搜索蘭大,蘭大官網上除了蘭州大學這幾個字還有蘭大校訓“自強不息,獨樹一幟”

最值得敬佩的985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被人們小瞧的他

作為985院校,蘭大條件相對來說的確顯得略有不足,但作為985院校,他的實力和精神卻值得所有人去敬佩。

蘭大雖瘦,必肥華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