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免死金牌为何变成催命符?

我们在影视剧中都能看到这两个神器的出现

尚方宝剑,上斩昏君下斩佞臣

免死金牌,死罪减免小过不计

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免死金牌为何变成催命符?

随着这两件宝物的出现,影视剧的故事情节也能随之推向高潮,可真正的历史中这两件宝物真有如此特权吗?

尚方宝剑是指中国古代皇帝藏在“尚方”的剑,在汉代称尚方斩马剑,明代称尚方剑,在戏剧和小说中大家一般俗称其为“尚方宝剑”。“尚方”也称“上方”,是专管供应制造皇帝所用器物的官属名。尚方剑本为斩马剑,非常锋利,可以断马,由于藏在尚方,便俗名为“尚方宝剑”,从汉代就已经开始有了。

原来尚方宝剑从秦汉时就已经有了,尚方是一个制造皇帝器物的官署名,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尚方”牌子的宝剑,是个名牌,代表着皇权的象征,代表着荣誉。

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免死金牌为何变成催命符?

那么问题来了,尚方宝剑到底能不能先斩后奏,上斩昏君下斩奸臣呢?首先上斩昏君是肯定不存在的,不过下斩佞臣确实有发生过。

崇祯元年,崇祯皇帝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并赐尚方宝剑,予以辽东的生杀大权,便宜行事。崇祯二年,袁崇焕就让尚方宝剑沾了血,用它斩杀了镇守皮岛的毛文龙。接着上书皇帝,奏毛文龙十二大罪状,并自责先斩后奏,没有事先请示皇上。

丹书铁券俗称免死金牌,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券:用铁制的凭证。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开始于汉高祖刘邦。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进爵的凭证。或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

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免死金牌为何变成催命符?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利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丹书铁券为何总是找招来杀生之祸?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统治,决定授予34位功臣“丹书铁券”,但这些铁券不仅没能保住34位工程的姓名,反而让他们更早地被朱元璋猜忌怀疑,最终引来杀意。丹书铁券在明朝固有免除死罪这一特权,但还是那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白了一切解释权都捏在皇帝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