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動起情來,整個盛唐都比不過他,讀完這首詩,無人相思不成疾

李白動起情來,整個盛唐都比不過他,讀完這首詩,無人相思不成疾

余光中在一首《尋李白》的現代詩中寫道: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我們對李白冠以的稱呼大多是浪漫主義詩人,擁有仙風道骨氣質的他不拘一格,不喜歡咬文嚼字,往往一輪月就可照亮一紙相思,一壺酒就能催吐一川巨浪,率性而為儼然成為了他的標誌。不管是舉杯邀月,還是低頭思鄉,抑或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李白都必將帶著“詩仙”的光環,把故事講的雄武又霸氣!然而你是否見識過李白的矯情?

李白動起情來,整個盛唐都比不過他,讀完這首詩,無人相思不成疾

太白動起情來,整個盛唐都難以比擬!其實李白關於相思題材的詩不算少,但小解大致都瞭解過,除了奇特的想象力之外,打動人的細節稍有不足,不能直擊心靈,直到遇到了這首《秋風詞》,才知原來詩仙浪漫的外表下也有徹骨的柔情!

《秋風詞》

又名《三五七言》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這首詩知名度很高,第三句更是後世追捧的千古名句,不過我們讀完之後發現此詩字數並不多,卻蘊含著五個“相思”字眼,可以想象李白在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思念快要吞噬理性,滿眼都是舊人,滿心都為情鳴!

李白動起情來,整個盛唐都比不過他,讀完這首詩,無人相思不成疾

我們來看一下李白當時所處的環境。那是一個深秋之夜,晚風清透、明月高懸、落葉簌簌、鴉聲連連,在如此寂寥孤涼的氛圍襯托下,李白顯然是掛不住了,他瘋狂地回想那位遠方的戀人以及往日的歡愉,此刻的他似乎已經失去了理智,只管“相思”、“相思”的唸叨,彷彿只有這樣子才能疏解心中苦情!

雖然李白的確有些瘋,但其文采沒落下,此詩的藝術高度仍然令人高不可攀。不知道大家讀完的感受如何,反正小解是服氣的,一是因為非常喜歡此詩,二是因為感同身受,詩中的情感疾苦誰都經歷過,想念一個人,不是詩仙的專利。

李白動起情來,整個盛唐都比不過他,讀完這首詩,無人相思不成疾

這首詩還叫做《三五七言》,是根據詩句的字數來的,這種類型的創作比較注重形式特徵,也比較容易寫就,你只要按照兩句三言、兩句五言、兩句七言的格式把字填上去,一首詩就成了,這就很容易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

雖然這有點像看譜填詞,一般人都是直接上手寫字,而李白卻不一樣,他是先把曲子學會再動筆填詞,做到知根知底,不讓形式牽絆創作,而將創作凌駕於形式,最終才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相思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