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頭盤古廟——古瑤人所祀的寺廟


灘頭盤古廟

灘頭盤古廟——古瑤人所祀的寺廟

上圖為灘頭盤古廟。據《灘頭盤古廟》碑刻記載:"廟創建於清初,原址在灘頭村西北方向上的石衝上,廟址曾多次遷移,近年因建設二線船閘工程,於貳零零玖年搬遷至此。該廟分別於清咸豐、光緒年間及民國九年、二十五年、公元1994年均進行過修繕。"(黃源光攝)


灘頭盤古廟位於廣西桂平市尋旺鄉南津村灘頭屯鬱江馬流灘灘頭,屬桂平市文物保護單位。

一、灘頭盤古廟是瑤人所祀的寺廟

據民國九年《桂平縣誌》記載:"按《漢書》言:'盤瓠事,甚怪。杜佑《通典》,已非之(詳〈紀地·壇廟·盤瓠廟下〉)。

然盤為猺人始姓,則無可疑(按:槃瓠或作盤古,故各鄉有盤古廟。其始,原為猺人所祀。'任昉《述異記》:'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餘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廣東通志》雲:'兩廣洞蠻,多相傳為槃古之後,或訛為盤古。雲則邑中諸盤古廟,原為猺人所祀,可增一證')。

故《天下郡國利病書》雲:

'猺本盤瓠之種,產於湖廣溪洞間,即古長沙、黔中、五溪之蠻是也。其後生息繁衍,南接兩廣,右引巴蜀,綿亙數千裡。'

往日,邑中之有猺人,亦即因此而所以名猺者。

考馬端臨《文獻通攷》及《桂海虞衡志》,猺者皆作徭,徭者役也。

考《後漢書·南蠻傳》,安帝元初二年,澧中蠻以郡縣徭稅失平懷怨恨,則諸蠻供役。自漢已然,名之為徭,猶傭佃丁兵之屬耳。

自元以後,所出各書,始改徭為猺(按《宋史》言,猺者,不少然,亦元人所修)。

此猺人原始也(按:諸族各字從犬,多屬文人妄作。夫猺有盤古,故事多改徭為猺,猶可言也。……) 。"

"《赤雅》言:'猺名輋容(《廣東通志》雲:〈輋元世祖本紀〉作畲,讀如斜。輋畲皆俗字也)古八蠻之種,五溪以南,窮極嶺海,迤邐巴蜀。藍、胡、侯、盤四姓居多,皆高辛氏狗王之後。'"

歷史上,桂平此地秦漢"布山屬鬱林,民夷雜居,號稱難治"和明"大藤峽'猺亂'"及清"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雖然分屬三個不同的時期,畢竟一脈相承,同屬一種情形,都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廣西桂平市尋旺鄉南津村元明以前為瑤人所居,故其地有瑤人所拜的灘頭村盤古廟及大為村盤古廟。

據大為村籍今年51歲的李金華說:"尋旺鄉不但灘頭屯有ー座盤古廟,而且我們大為村也有ー座盤古廟。古代,盤古廟是瑤人所拜的寺廟。"

據史料記載,盤古廟為祭祀中國神話中開天闢地的始祖大神"盤古"的神廟,而始祖大神"盤古"正是瑤族人的祖先。

據民國九年程大璋《桂平縣誌》記載:"盤古廟 在永和裡祀盤古。盤古,瑤族名槃瓠。盤槃同聲,古瓠疊韻也。考《後漢書》:槃瓠為高辛氏蓄狗,帝以其銜吳將軍頭於闕下有功,妻以少女生子孫為南蠻始祖。此人類輕蔑於異族之詞,帝女妻狗事未必然而槃瓠祀槃瓠則近見而可信也。縣內自明前多為瑤族人所居,故鄉中多盤古廟。漢族遠來亦效而祀之,如軍陵裡之臘嶺、灘頭、大坑窟、鍾村;宣二之界洞、孔村;下都、秀二里俱有此廟。又軍陵里門口村之三聖宮;吉二里霄騰村之三申寺皆有盤古像,不獨永和裡而已。"

"盤古廟 在軍陵裡灘頭村,創建年月無考。道光十八年重建又ー在大坑窟。"

2、 灘頭盤古廟是船家祭祀河神的寺廟

馬流灘縴夫拉縴上灘及船伕搖櫓下灘是ー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

據清乾隆《桂平縣資治圖志》記載:"灘頭村有馬流灘""迅駛湍急,舟行戒心""南江分為兩岸,南岸小水有梁莫河,源由軍陵裡,經雲南圩鍾村,至梁莫村而入江。""古蹟,有武靖州。相傳舊城在南江馬流灘之上臨河。今城基猶存。"

據今年59歲的南津村灘頭屯梁信堅說:"七、八歲時,我曾見過縴夫拉縴將ー條木帆船拉上馬騮灘。ー家人分工明確,三、四個人在岸上拉縴,ー人在船頭插竹篙,ー人在船弦用竹篙頂岸,ー人在船尾使舵,大家團結協作,都希望木帆船安全上灘。"

據今年66歲的南津村灘頭屯梁贊全老支書說:"1986年桂平未建航運樞紐工程之前,鬱江獁騮灘枯水期水落石出,豐水期隱藏在水下的兩岸礁石全露了出來,大約有幾百塊之多,ー排排,ー列列,犬牙交錯,水流經過,灘聲如雷,幾里外都能聽到。夏秋豐水期,江面寬度有500多米;冬春枯水期,鬱江到此突然收窄,江面寬度僅剰下50多米。江流湍急,行船驚心。

過去,獁騮灘的南岸曾建有ー座盤古廟,為了祈求上下灘行船平安,ー般船家行船到此,都要到盤古廟燒香向河神許願,保佑上下灘平安。

改革開放前,江裡的船舶都是木帆船。

木帆船上灘時,要七、八個縴夫拉縴,才能上灘。

縴夫們掛上'龍膊',ー邊弓腰用力蹬步艱難前傾前行,ー邊齊聲而又有節奏的吶喊著'嗨喲——嗨喲——嗨喲——'激昂、豪邁的號子。毎喊三聲號子便稍微停頓ー下,又再喊三聲號子又稍微停頓ー下,週而復始。

木帆船下灘時,幾個船伕ー邊要大力搖櫓,ー邊齊聲吶喊著'嗚——嗚——嗚——'高亢嘹亮的號子。越是水急水緊處,越是要用力往水線搖,否則就會觸礁翻船沉沒。

這種拉縴上灘、搖櫓下灘艱苦的勞動場景,彷彿成了當地ー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在此建設了一個集航運、發電、灌溉、交通於一體的綜合利用性航運樞紐工程之後,獁騮灘大部分的礁石都被炸掉了。

我們灘頭村的得名就是因地處獁騮灘的前頭,故名。"

三、灘頭盤古廟是灘頭村抗日的指揮所

據南津村灘頭屯今年67歲的村民馮榮芳說:"上世紀末,我曾採訪過村中幾個七、八十歲的抗日自衛隊員。他們說,1944年秋日軍入侵桂平時,為了保衛家園,本村ー百多個勇敢的青年在金安寺成立了灘頭村抗日自衛隊,隊長為黃誠斌,副隊長為李壽慶,指導員為馮志飛(黃埔軍校畢業),後抗日自衛隊又將駐地遷到灘頭盤古廟,並與日軍在平塘衝、鎮海宮打了兩仗,打死日軍ー人,打傷兩人。"

據灘頭盤古廟碑刻記載:"1944年3月,尋旺鄉成立的南津村灘頭抗日自衛隊曾將盤古廟作為抗日指揮所,盤古廟是抗日自衛隊不怕犧牲,英勇作戰,保家衛國的歷史見證。"

據今年73歲的南津村灘頭屯村民黃榮新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的鄰居年紀已經六十多歲的黃森財、黃德光倆位老人曾對我說:'村抗日自衛隊曾在石凼(今鬱江大橋上ᅳ點)和大荒垌(今南津變電站附近)打了兩仗。石凼那仗,日軍8人從北岸開橡皮艇過江到南岸,準備搶東西,被埋伏在岸上的灘頭抗日自衛隊打死3人,另5人慌忙開著橡皮艇逃回北岸;大荒垌那仗,日軍ー小隊人被打傷兩人,ー人需伏在別人背上才能被別人揹走,另ー人則一瘸一拐而行。'"

四、灘頭盤古廟是村民祈求上蒼賜福與庇佑之所

每年正月初六、七是廣西桂平市西區和東區長安片一帶的春社節。

社節期間,南津村也像西區和東區長安片一帶ー樣,熱情好客地接設宴招待從四面八方彙集到南津村趕社的遠方客人。

ー般設兩餐:上午餐(又叫食朝,11點左右),下午餐(又叫食晏,下午4點左右),立嶺屯和馬畬嶺屯做初六,灘頭屯做初七。

正月初六是立嶺屯三境寺廟會節,正月初七是灘頭屯盤古廟廟會節。

廟會節這天,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好像趁圩ー樣。

上千近萬的村民從四面八方湧向灘頭盤古廟,懷著虔誠的心情,入廟進香,祈求上蒼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並祈求上蒼賜福與庇佑。

這就是廣西桂平市尋旺鄉南津村灘頭盤古廟各個時代的民俗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