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醫"手診",不出門也能"望手察病"!適合初學者,快收藏吧

手是人體“第二大腦”。人體天線;“手巧心靈”。“內臟有病手先知”;

作為中醫望診的一個分支,是在中醫望診的理論指導下,通過觀察患者手部形態、色澤的變化,診察病情的一種方法。

手也是全身最敏感的器官。

握手:

拇指張開30度以下者;謹慎、保守、自私、越小越保守。體弱。

45度者:靈活、慷慨、獨立、適應能力強、富有同情心,健康。

90度者;大方、開朗、仗義、極獨力、不受束傅,大意、浪費,肝火旺。




一、手部組成:

1、骨骼:8塊腕骨、5塊掌骨、14塊指骨組成。

2、肌肉:內在肌、外在肌{內--魚際肌、掌肌、外---手背肌}。

3、血管:尺動脈、橈動脈、手背靜脈、動脈在掌側、靜脈在背側。

4、手部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尺神經。



人的五臟六腑,在手部均有反射區

手診是中醫望診的一個分支,通過觀察患者手部形態、色澤的變化,探查臟腑病變,診察病情。


掌握中醫


五臟六腑在手部均有反射區。筆者發現,大魚際為心臟反射區,小魚際為大腸反射區,手指對應頭面部,手掌部則以手掌中線為軸,將手掌自手指到掌根方向等比例3分,分別對應上中下三焦。下1/3對應上焦臟腑,包括心、肺兩髒;中1/3對應中焦包括脾、胃、肝、膽;上1/3對應下焦,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


大魚際凹陷多提示宗氣不足:


掌握中醫


在臨床觀察中發現,如果大魚際處出現一條線形的凹陷,病人往往存在心肺功能不足的症狀,即宗氣虧虛。

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脾主運化,主肌肉。脾肺氣不足,則宗氣亦不足,因手太陰肺經在大魚際處經魚際穴止於拇指甲旁的少商穴,故宗氣不足在手部表現可為魚際欠豐滿,嚴重者可出現凹陷。

宗氣不足則其“走息道而司呼吸、貫心脈而行氣血”的功能失司,易引起血行瘀滯,臨床表現多為心肺功能不足。患者往往會有胸悶、氣短、心慌、失眠、多夢、健忘、反應遲鈍等症狀。一旦大魚際出現了這種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雖然一般的心肺功能不足症狀較輕,但是拖延日久,可影響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並極易造成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的發生。

掌握中醫

手掌扁平多提示脾氣不足:

無論是腎氣虛還是脾氣虛,都能在手上有所體現。

正常的手掌應該是有一定曲線,大小魚際肌肉豐滿,明顯高於掌心的部位,如果整個手掌變平,肌肉變薄,多為脾氣不足。《素問·痿論篇》:“脾主身之肌肉。”中醫認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肌肉豐盈而有活力。如脾氣虛弱,則可見手掌部肌肉不足。臨床還可見腹脹、便溏、疲乏等症狀。


小指彎曲多提示腎氣不足

在手指無外力干擾的情況下,腎氣虛的人小指會出現變形,呈自然彎曲狀,一般是彎向掌心。腎藏精,精生骨髓,骨髓充實,骨骼強壯,運動捷健。腎的精氣盛衰,直接影響骨骼的生長、營養、功能等,關係著人類的生存繁衍。如有小指自然彎曲的現象,伴有氣短自汗、倦怠無力、面色㿠白的症狀,就要引起重視,考慮是否是腎氣虛證,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引起泌尿和生殖方面的問題。




手的“五顏六色”定病位、病性

正常健康人手掌呈淡紅色或粉紅色。手掌的五色診病與面色相似,《靈樞·經脈篇》記載:“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痺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


掌握中醫

白色提示病在肺,手掌顏色蒼白或萎黃而失去榮華色澤大多是貧血,多見於手部失血過多、術後體虛、產後體虛等。手掌呈青白色提示可能是瘀血。手掌白色一般表現為疼痛(一般性疼痛)、炎症(疼痛性炎症);也可表示氣鬱、氣虛。


掌握中醫


黑色提示病在腎臟和腎上腺(副腎)。血脂高一般是痰熱所致,手掌部有深紅色的點,是血脂高的表現。而痰熱日久成毒,全手掌(特別是拇指以外的其它四個手指)皮膚表面上就會形成一層黑色或黑灰色。

也說明運動較少,體內每天產生的廢物排不出體外,積聚體內。故人感到疲勞乏力,精神不佳。此病是因為新陳代謝功能低下。


掌握中醫

青色提示病在肝,說明肝氣鬱滯。“肝主痛”,青色一般表示疼痛較重。皮下出現青色血管和瘀血。“魚青則胃中寒”,胃寒證的患者多見魚際發青;大便溏洩者,魚際則是暗青色浮起。如果此部位發現青筋暴起,並延伸到手腕部位(超過太淵穴位置,且有烏青色),即表示近日內有患腸炎或嚴重腹瀉。

若手上見到皮下有青色血管出現,說明患者體內的血液黏稠、毛細血管細小、血中含氧量較低、血脂異常、血中酸性較高等,由此影響了血液循環,末梢血流不暢,造成了患者四肢發涼、頭暈等症。


掌握中醫

黃色提示病在肝膽。有肝膽疾患的人,手掌呈現黃色

,特別是黃疸患者更為明顯,但少數也有遺傳原因。一般父母血型為AB型與O型相結合的患者,其皮膚往往是呈較黃的顏色的。只要不是ABO溶血性疾病,這種黃色還是正常的。但這也說明這些人從本質上講是容易患肝膽及血液

方面的疾病。

通常情況下,黃色表示病程較長,多是慢性病。比如手的咽喉區呈黃色,說明患者為慢性胃炎患者。


掌握中醫


赤色提示病在心臟。掌色紅為多血質體質,過紅則性格多暴躁,有中風的危險。手掌紅色多屬於熱證,血熱、充血或瘀熱、積熱等證。“魚赤則胃中熱”,臨床觀察便秘者,魚際部位常有發赤現象。

深濃為太過,紅色太重說明體內大量積熱。如肝掌,其大小魚際都很紅,同時伴有深紅色的點塊。這是因為肝病造成了肝火旺,說明患者肝臟裡面有大量的積熱。此外,常年大便乾燥的患者,小魚際也會出現類似的深紅色。

體內雌性激素增多,也是引起掌赤的原因之一,所以個別妊娠婦女,在妊娠期也可見到掌赤。另外,體內維生素缺乏、肺結核、風溼性心臟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砷中毒等亦可出現掌赤。


掌握中醫


紫色提示病在循環系統以及呼吸困難、缺氧、中毒、瘀血等症。




關於手指紋路

健康線:紋粗深{精力充沛、少生病},起點按近食指:先天好,--拇指{體弱病}

曲線幅度大:生命力強,直線下延糖尿病


手感:

涼:體弱怕冷、脾虛、腎虛。甲功低、微循環差、心慌、月經不調。

熱:腎陰虛,易煩躁,上火、多夢、緊張、實熱症、炎症。

溼;心脾兩虛、疲倦乏力、、多汗者積熱、心炎旺、壓力、緊張。

幹:肺脾兩虧、皮膚乾燥、易感冒。粘:內分泌失調{糖尿病}

指熱:血粘度高、三高症、易疲勞。

寒:心功能衰弱、循環差、易心慌、失眠、多夢、頭痛。


由掌心看身體病症

熱:失眠多夢、心煩、口乾口苦、咽炎、便秘、糖尿病等。

寒: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稀便、貧血、婦科經不調、白帶多。

泠熱症:上熱下寒者內汾泌失調,陰陽失調。

軟:厚有力:精力充、體質強、有彈性。厚無力:精力差,疲倦乏力。

硬:肌肉硬直,缺乏彈性,氣血鬱滯,適應力差。

瘦硬:消化功能差,因執,少應變能力。硬有力:勞動者,體健。“掌硬如鐵,奔波不歇。

手軟綿:腦力者、體弱、“手掌如綿閒有錢”


青筋;靜脈血管,瘀滯、百病之原、便泌、胃差、易感冒。

手指筋:{小兒}腸胃消化不良,成人胃腸+腦供血不足、頭暈中風。

手背筋;腰背積滯{腰肌勞損}



最後送大家一些口訣,方便大家通過觀察手掌的生理特點,提早察覺自己身體的隱疾,做自己的私人醫生。


五指關節青筋暴,末梢循環定不好。

手心出汗肺脾虛,指肚泛紅血脂高;

指甲豎稜肝病變,指根凸起大便差。

消化吸收看五指,指間有縫腸胃虛;

手腕延伸小魚際,青筋明顯會腰痛。

大魚際,有深紋,心律不齊易心慌;

右手虎口手掌面,定位肝臟快又準。

指甲顏色常泛白,記得補血補腎臟,

手心顏色紅青灰,胃部定是有疾患。

視力不好有粗紋,有了細紋筋腱差,

左手虎口手掌面,脾臟就是好判斷。

拇指指根紋理亂,胃部疾病早防範,

女性乳腺看右手,手腕橫紋摸兩旁。

不平滑,有疙瘩,乳腺增生早預防,

早晚按揉健身體,口氣清新免疫強,

女性痛經和血塊,中指指根青筋暴,

食指指甲腦血管,凸稜明顯是硬化。

生殖疾病最難查,男左女右記心上。

手感:

手感熱:主心腎陰虛,煩燥上火、失眠、多夢緊張;

感涼:主脾腎陽虛,體弱怕冷,吸收能力差;

手感幹:主肺脾兩虧,皮膚乾燥,容易感冒;

感溼:主心脾兩虛,心情壓力,疲勞乏力;

汗多:多為脾胃熱,心火旺,精神緊張。

感粘:主內分泌失調,特別是糖尿病人多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