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擁抱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呢

怎麼擁抱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呢

回首2018,展望2019,只想輕輕問一聲:還在電商奮鬥著的同仁們,你們的銷量還好麼?

都說跨境電商是風口,都說電商火爆要替代線下零售,怎麼還有那麼多賣家叫苦連天,虧損連連呢!市場越來越飽和,怎麼繼續擁抱跨境電商大發展趨勢,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呢?!

有一些電商發展還未形成一定規模的新興市場,比如呼聲最高的東南亞,發展速度最快的印度,“盛產”土豪的中東等等,這些個地區的電商市場正處於前些年美歐電商的發展階段,平臺政策寬鬆,規則簡單好操作。我們還是來分享下這些有潛力未飽和的市場,看看這些地區有哪些市場將會大爆發吧!

東南亞:泰國電商潛力被看好

在東南亞,跨境電商呈迅猛發展態勢。一方面,以阿里巴巴、京東為首的中國跨境電商巨頭紛紛佈局東南亞市場;另一方面,以亞馬遜、eBay為代表的歐美電商巨頭也在不斷加大投入。數據顯示,東南亞國家的GDP總和為中國的四分之一,人口數量和人均消費水平為中國的二分之一,平均經濟增長率超過6.5%。從經濟總量上看,東南亞各國總量是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地區網絡經濟將增長至2000億美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880億美元,增速遠超實體零售業。

其中,泰國跨境電商因市場潛力龐大被看好。2016年泰國電子商務市場總交易額達到2.52萬億泰銖(約合756億美元)。根據泰國電子交易發展署(Electronic TransactionsDevelopment Agency)預測,2018年泰國整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的增長在11.86%左右。除此之外,在跨境購買方面,泰國消費者跨境電商購物的增長速度要比泰國整體電商市場快得多。

PayPal/Ipsos調查顯示,2017年泰國200萬人在線上進行跨境購物,約佔電商消費者的四分之一。

PayPal/Ipsos估計2018年泰國跨境電商購物支出將增長84%。

泰國跨境電商市場的這塊大蛋糕受到了跨境電商平臺的青睞。近年來,不光有泰國本土的企業崛起,亞馬遜、阿里等巨頭也都紛紛加入佈局,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目前,比較受關注的泰國電商企業有Lazada、Kaidee、WeLoveShopping、iTrueMart等。到2020年,東南亞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70億美元。

東南亞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培養了大量中產階級和巨大消費需求。東南亞是目前繼美,歐盟,中國之後又一個最有活力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這讓各國大電商垂涎三尺,欲得之而後快。因此,東南亞是目前各大電商爭奪的主戰場。

南亞市場:印度發展潛力大

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電商市場,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不同跨境電商巨頭均已進入,印度市場正在成為下一個重要電商角逐場。目前,印度市場形成了亞馬遜、flipkart、snapdeal三大電商鼎力格局,阿里巴巴則通過Paytm(印度最大移動支付和商務平臺)佈局支付市場。

2018年,印度社會零售額達到12822億美元,其中來自電商的銷售額為475億美元;到2021年,預計兩者將分別達到15990億美元和794億美元,電子商務佔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將會從2018年的3.5%上升到2021年的5%。

政策層面,印度市場正在實施電商零售的嚴管政策,商家需要通過成立印度公民控股的公司進行進口清關和商品銷售,或依託綜合物流金融服務商,以類似虛擬子賬號形式進行運營,兩種形式都對跨境電商企業發展帶來很大的侷限性。此外,印度貧富差距巨大,不同階層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認知也存在著較大差異,需要較長的市場磨合過程。基礎設施建設層面,印度物流基礎設施較差,直接限制了跨境電商在本地的發展。

到2021年,印度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將達到5.49億人,成為繼中國之後,互聯網人口排名第二的國家,比美國全國人口的數量還多。到2021年,印度女性互聯網用戶佔比將達到40%,潛在刺激了電子商務消費。互聯網用戶中,移動用戶佔比將會達到70%,安卓用戶佔比56%,蘋果用戶佔比7%,其他用戶佔比7%,桌面用戶戰略將下降到30%;印度將會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 Facebook 用戶;70%的互聯網應用(包括 App 應用和網頁瀏覽)將會通過移動端實現;60%的線上購物將會在工作時間完成,主要集中於週三和週四中午12點到下午5點;

未來五年,將是印度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5年,不論是亞馬遜、谷歌,還是Rocket Internet、多米諾、Flipkart、MakeMyTrip、eBay、PayTM、Zomato、以及Myntara,都已經成為印度電商市場的中間力量,期待在未來能夠分一杯羹。

非洲:非洲電商市場下一個“金礦”

據聯合國發佈的數據顯示,非洲的人口增長率居全球五大洲首位。近幾年非洲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顯著,將成為下一個世界經濟增長的亮點,這些為非洲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人口與經濟基礎。非洲實體商店資源不足,居民購物不便,線上零售佔比不到5%,跨境電子商務則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且不論是非洲的國內電商還是跨境電商,二者都還處在剛剛起步且持續上升的階段。

而相對於其他歐美的成熟市場來看,非洲無論是支付、物流還是在其它配套設施領域中,都處在一個初始階段。據南非線上時裝零售商Zando董事總經理SaschaBreuss披露:“目前各國的人口約為2000萬-2500萬,他們僅有兩個購物中心”。非洲各國政府非常重視跨境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從道路交通、互聯網、移動網絡、物流基礎設施、金融服務等方面,推動著跨境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與服務建設。這將意味著,非洲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廣。

非洲電子商務市場起步較晚,僅有幾年的時間。但是,麥肯錫的報告顯示,電子商務及跨境電子商務在非洲市場增長快,發展勢頭迅猛,互聯網普及率持續提升,移動用戶及智能手機普及率極高。根據麥肯錫2015全球經濟報道,非洲手機用戶持有量在2012年飆升至8.2億,其迅猛的增速將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的爆炸式發展。在接下來的10年,非洲網絡零售額會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業界預測到2025年,電子商務產業將為非洲GDP至少貢獻5-6個百分點,這一比率與發達經濟體如瑞典、英國將不相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非洲及中東國家消費者購買純電商的數據反饋來看,有近56%的非洲及中東市場消費者從純電商零售店購買產品,有28%的消費者從零售商的網站購買,這使得賣家堅信隨著互聯網普及和物流水平的持續優化,跨境電商也將逐漸演變成非洲消費者的一種重要購物方式。同時介於中非國家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未來中國賣家入駐非洲市場掘金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中東市場:對本土化要求高

中東地區由於經濟、政治和產業結構問題,大部分消費品依賴海外進口,中國是中東國家和地區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近年來,以執御為代表的中國平臺和被亞馬遜收購的本土平臺SOUQ在中東跨境電商市場表現出色,很多中國跨境電商企業非常看好中東市場。

由於傳統政治紛爭、內亂和宗教問題,中東地區尚未建立起相對統一的在線支付模式,目前主流的支付方式為貨到付款(COD)模式,該模式回款時間和資金週轉期長,成為阻礙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的一大因素。一般來說,行業的平均退貨比例佔銷售額的15%~20%;時尚服飾鞋帽品類退貨率較高,達到30%~40%;如果平臺沒有建立完善的配貨前客戶服務,退貨率可能會高達40%以上。此外,語言和宗教文化也對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在運營推廣和人才儲備方面造成了阻礙。

拉美:電商增速超經濟增速5倍

2018年,拉美地區網購消費者達1.82億,比三年前的1億提高很多,也超過了整體互聯網用戶的增長速度。 拉美B2C電商交易增長速度是整體經濟發展速度的5倍多,2012-2017年間的複合年增長率達20%。日用消費品、電子消費品、美妝、時尚產品、教育用品、銀行和金融支持服務、化學用品、IT軟件&通訊、農產品&食品、製造業、以及商業服務。

在2018年底,拉丁美洲地區跨境電子商務表現出了最高的增長率。在互聯網普及率方面,巴西、哥倫比亞、阿根廷、委內瑞拉以及烏拉圭表現不俗。這些數據反映了一個持續增長的拉丁美洲電子商務市場和在這些鄰近國家之間的跨境交易機會,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都使用西班牙語。儘管這些地區信用卡普及率相對較低,但74%的拉丁美洲網民網購時傾向於使用信用卡。

儘管巴西商人關注於國內貿易,但對於國外電商來說,這個幅員遼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蘊藏著巨大潛力。社交媒體在拉丁美洲非常受歡迎,平均每天都有1.15億人訪問社交網絡,因此Facebook和Twitter也是電子商務的驅動力。由於地理位置和共同的語言及文化,智利、阿根廷、烏拉圭間的跨境電子商務都非常有潛力。

雖然目前新興市場的電商生態仍不成熟,但是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這些地區已經成了本土以及海外電商平臺爭相湧入的新戰場,部分嗅覺敏銳的賣家也早已經將目光瞄準新興藍海市場。做跨境電商的企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文化差異、語言翻譯的問題;新興市場與中國相距較遠,存在著較大的時差,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新市場的興起已經形成了勢不可擋之勢,在沒有市場飽和規範之前,需要勇氣去佈局和深耕。

2019年的亞馬遜跨境電商也會有更多機會,但在抓住機會的同時也需要付出努力,掌握更多技能,可以藉助於一些平臺的運營經驗和方法技巧,應用於亞馬遜的創業運營中,在跨境電商的路上一起馳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