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太子,你該怎麼做才能順利繼承帝位

皇太子按照中國古代的皇帝傳承製度,應該是下一個皇帝,這本身就是令人羨慕的身份。但是在唐朝,太子卻是一個高危職業,縱觀唐朝的太子,要麼是死於宮廷政變,要麼就是被廢為庶人,能夠順利繼承皇位的寥寥無幾。為什麼作為唐朝的皇太子這麼難呢?如何才能順利繼承皇位呢?

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太子,你該怎麼做才能順利繼承帝位


唐朝皇太子的基本情況

唐朝的皇帝繼承製度是嚴格按照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來執行。嫡長子繼承製度來自於周禮,即儒家經書《春秋 公羊傳》所說“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作為儒家經書的《春秋》一直是中國古代治國的理念,所以唐朝的皇帝繼承製度勢必會受到《春秋》的影響,而且這種立嫡長子為儲君的制度從漢朝開始一直是封建王朝的傳統,因為在君主專制社會,皇位的傳遞需要一個穩定的制度,而立嫡長子為皇太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嫡長子繼承製度雖然在唐代一直在執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被政治因素破壞的很嚴重,這使得在嫡長子繼承製度下的唐朝皇太子生存狀態很差:

  • 唐高祖時期的皇太子是李建成,在618年被李淵立為皇太子,在626年的玄武門之變中被殺。
  • 唐太宗時期的皇太子是李承乾,他在626年被立為皇太子,643年因為和侯君集謀反,被廢為庶人。最後唐太宗的九子李治被立為皇太子繼承帝位。
  • 唐高宗時期,第一位皇太子李忠被賜死,第二位皇太子李弘病逝,第三位皇太子李賢被逼自殺。
  • 武則天時期,李顯先是被立為皇帝,而後被廢,囚禁在房州,均州,最後才被赦免重新當皇太子。
  • 唐中宗時期,皇太子李重俊被武三思和安樂公主所逼,發動兵變,兵敗被殺。
  • 唐睿宗時期,太子李隆基為太平公主所謀,但最終剿滅太平公主,順利繼承皇位。
  • 唐玄宗時期,第一位皇太子李瑛被逼自殺,第二位皇太子李亨飽受李林甫和楊國忠打擊,兩度離婚,最後發動馬嵬驛兵變,才得以順利繼承皇位。
  • 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七代皇帝都是以皇太子繼承皇位。但唐代宗是皇太子時期通過宮廷政變上臺,唐憲宗則是被宦官擁立稱帝。
  • 唐敬宗之後,由於宦官得勢,皇太子的命運更加悲慘,唐文宗無子嗣,立唐敬宗幼子李成美為皇太子,唐武宗繼位,李成美被殺。
  • 自唐武宗到唐昭宗期間,唐朝再也沒有設立皇太子,直到唐昭宗繼位後九年,才立自己的長子李裕為皇太子,不過此時已經是唐朝末年,李裕此後因為宦官的兵變被立為皇帝,但不久唐昭宗平亂,李裕被降為德王,最後被朱溫所殺。

我們可以看到唐朝皇太子的處境非常糟糕,在唐朝擁有過皇太子身份的皇子有31位,以皇太子身份繼承皇位只有19人,而以嫡長子加皇太子身份並且順利繼承皇位只有唐德宗、唐順宗、唐敬宗共3人。由此可見唐代皇太子的危險程度。同為古代王朝的宋朝、明朝、清朝雖然也有爭奪皇位的殘酷權力鬥爭,但遠遠不及唐朝的血腥殘酷。

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太子,你該怎麼做才能順利繼承帝位


此外唐朝皇太子的地位不僅極其不穩固,而且呈現還不斷下降的趨勢。

皇太子的權力被不斷削減。按照《舊唐書》記載,第一個皇太子李建成可以處理朝廷除了軍國大務外的庶務,他還在東宮擁有一批兩千多人的軍隊,號稱長林軍。唐太宗時期的皇太子李治在唐太宗出征期間還奉命監國。但是在唐玄宗時期,唐玄宗為了控制權利,先是修建十王宅和百孫院控制皇子,然後把太子從東宮遷出,移居到別院,並且裁撤東宮的官員,此後的皇太子並沒有太大的權利。

皇太子被不斷打壓。在唐高宗之後,皇太子開始被迫害,李忠被賜死,皇太子李賢自殺。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又受到安樂公主和韋皇后的迫害被逼造反。唐玄宗時期為了控制皇太子,先是逼殺皇太子李瑛,又默許宰相攻擊李林甫和楊國忠不斷攻擊皇太子李亨。唐德宗甚至因為太子岳母犯罪而要廢了皇太子,唐文宗因為寵妃誣陷也要廢皇太子。《舊唐書》記載唐朝中後期的皇太子不問外事,只管吃飯的時候問安而已。

唐武宗之後不設皇太子。雖然在唐朝後期宦官任意廢立皇帝,但在實際上宦官立皇帝還是遵循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原則。而出於對於皇太子的顧慮,唐武宗之後再也沒有設立皇太子,這也說明了皇太子的地位低下。

綜上所述,皇太子不僅生存環境惡劣而且還受到打壓,那麼這種情況是怎麼形成的呢?

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太子,你該怎麼做才能順利繼承帝位


唐朝皇太子悲慘遭遇的三個原因

1.唐代皇太子所在的東宮相當於一個小朝廷,成員和設施齊備,這使得皇太子的動員能力很強。唐代前期屢次發生的皇太子兵變都與東宮的勢力相關。

唐朝皇太子所在的東宮和東宮機構較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際上十分完善,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完善的皇太子輔佐機構。東宮的組織機構和唐朝三省六部制度是相互對應的:

  • 東宮的太子詹事府對應朝廷的尚書省,負責統領東宮的下屬機構。下屬機構的太子司直比照朝廷的御史。
  • 東宮的左、右春坊分別對照朝廷的門下省和中書省。左春坊的官員左庶子、中允、司議郎對照朝廷門下省的侍中,門下侍郎,給事中。右春坊的官員右庶子、中舍人、太子舍人、通事舍人分別對應朝廷中樞省的中書令、中書郎、中書舍人、中書通事。
  • 東宮還有三寺,分別是家令寺、率更寺、僕寺,比照朝廷的五監九寺。
  • 東宮還有太子十率府,負責東宮的儀仗和巡警,比照朝廷的南衙十六衛。
  • 東宮還有太子內坊比照皇帝的內侍省,還有相應的太子內官比照皇帝的內官和宮官六尚。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到東宮的官員體制十分完備,唐朝之所以設置和朝廷相對應的東宮官僚體系,是希望皇太子在儲君生涯裡能夠磨練自己的政治能力,在皇帝去世後,能夠很快進入國君的角色,順利處理國家大事。同時在皇帝遇到突發情況而不能處理政事時,皇太子能夠順利接管朝政。

雖然東宮官僚體系的設立目的是好的,但是在實際上卻造成皇帝和皇太子的對立。要知道東宮的組織機構就在唐朝的都城裡,並且還在皇城的東面東宮之中,這必然會使得皇帝受到威脅,唐代前期李承乾,李重俊都能夠發動兵變,這使得唐朝皇帝必然會對皇太子產生猜疑

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太子,你該怎麼做才能順利繼承帝位


2.古代專制皇帝決定皇太子的人選時,也會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他們雖然依照嫡長子繼承製選立皇太子,但是因為個人原因也會偏愛另一個皇子,由此形成其他皇子對於皇太子的威脅。

在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社會里,君主的一言一行都對於國家的政治有著重大的影響,但是皇帝也是人,他自然有著自己的喜好,在皇帝的眾多兒子裡,皇帝自然也有喜歡的兒子,也有不喜歡的兒子,這就會讓皇子之間產生鬥爭。

而這種喜好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身的喜好,一類是受到後宮妃子影響的喜好。

自身的喜好在唐太宗的身上體現地很明顯,唐太宗雖然立嫡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但是偏愛魏王李泰,由此形成太子黨和魏王黨,最終促使了皇太子李承乾的謀反,事後李承乾被廢為庶人,李泰被遷徙到均州。

受後宮妃子影響的皇帝在唐朝歷史上比較普遍,比如深受武則天影響的唐高宗親手賜死皇太子李忠,唐玄宗因為武惠妃而逼殺太子李瑛,唐文宗受楊賢妃的影響要廢了太子李永,最後由於群臣的勸諫而放棄,但是李永因此受到刺激而病死。

可以說皇帝的喜好也是皇太子面對的一個難題,因為皇帝的個人喜好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極有可能產生對於皇太子的猜忌,一旦皇太子做事情不符合皇帝的心願,皇帝自然會對皇太子產生打壓和摧折。

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太子,你該怎麼做才能順利繼承帝位


3.中央的禁軍對於皇太子的地位威脅很大。唐朝前期的宮廷政變通常由其他皇子勾結禁軍而獲得成功,後期宦官領導中央禁軍則是私自擁立皇帝,以此謀取擁立之功。

在唐代前期,野心勃勃的其他皇子經常謀求禁軍的支持,利用禁軍的武力支持自己的政變,他們是宮廷政變的關鍵力量。

  • 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最後能夠成功,就在於取得了玄武門禁軍將領常何等人的支持。
  • 唐玄宗兩度發動政變,就在於唐玄宗取得了禁軍“萬騎”的軍官葛福順,陳玄禮等人的支持,最後使得李成器放棄太子之位,自己登基稱帝。

在唐朝初年,唐太宗發動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的李氏子孫樹立一個極其惡劣的影響。這使得唐朝前期皇子對於皇太子的鬥爭不斷。

在唐朝後期則是發生了改變,自唐德宗把禁軍中的主要力量神策軍的兵權交給宦官之後,宦官對於唐朝中樞的控制加強,唐朝末年的很多皇帝都是宦官擁立上位的,而宦官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貪圖擁立之功,所以皇太子在這一時期經歷宦官擁立太子、宦官擁立其他皇子、到最後唐朝沒有設置皇太子的大致過程。至此之後皇太子的身份已經沒有用處。

禁軍這支武力在前期被其他皇子用來打擊皇太子,在後期又被宦官利用用來擁立皇帝,禁軍的存在,也會威脅到皇太子的地位和生存環境。

正是由於以上三個原因導致唐朝的皇太子生存環境惡劣,那麼唐朝的皇太子該怎麼辦?

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太子,你該怎麼做才能順利繼承帝位


唐朝的皇太子該怎麼做,才能夠順利登上帝位呢?

這個問題有點開放,但是我們可以在那些成功登上皇位的皇太子身上尋找成功經驗。在唐朝成功登上皇帝之位的皇太子有李亨,也就是唐肅宗,不同於李治有外戚相助和父親的疼愛登上皇位,也不同於李隆基控制朝政登上皇位,李亨是一個真正被立為皇太子,而且當了19年皇太子的人。在他身上就能夠學習到唐朝皇太子的生存之道。

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太子,你該怎麼做才能順利繼承帝位


首先要懂得忍耐。李亨之前的皇太子李瑛被逼自殺,是因為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瑁坐上皇位。但是李亨因為年長按照嫡長子制度登上了皇太子之位,於是武惠妃聯合宰相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不斷打壓李亨,李林甫先是弄出韋堅案,隨即又搞出杜有鄰案,兩次指責李亨勾結岳父家族意圖謀反。為了證明自己,李亨不得已兩次離婚,而且更加謹小慎微,以至於頭髮都有些花白。受到後宮影響的皇帝不斷給予皇太子壓力,皇太子只能夠忍耐。

其次解除皇帝的猜忌,順著皇帝的心意做事。李亨擔任皇太子時,他首先提出將皇太子的冊封典禮簡易化,同時降低了皇太子的冊封規格,比如皇太子冊封時要穿絳紗袍,李亨自覺提出穿朱明服。此外他儘量降低皇太子的身份地位,以此獲取唐玄宗的好感。所以當李亨受到李林甫和楊國忠的幾次重大打擊,但最終由於唐玄宗的介入而解除了危機。唐朝皇帝不斷猜疑皇太子,就是擔心皇太子威脅皇權,李亨知道這一點,於是不斷壓制皇太子的規格,以此解除唐玄宗的疑心。

最後要抓住機會。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倉皇出逃,當時唐玄宗帶著軍隊中有一部分禁軍被李亨掌握,那就是後軍二千人和飛龍禁軍。當唐玄宗一行人到達馬嵬驛,當時禁軍飢渴加之思念長安,最終爆發譁變,李亨趁此機會聯合陳玄禮發動了兵變,殺死了楊國忠,使得唐玄宗承認李亨的地位,李亨也順利帶兵一部分軍隊北上到達朔方軍,最後登基稱帝。當面對機會也要抓住機會,畢竟唐朝的皇太子生存困難,一旦有機會,還是要登基稱帝才安全。

在李亨之後,很多皇太子都學習李亨,比如唐憲宗時期的惠昭太子李寧,他在寫字的時候,看到“依”都會去掉單人旁,還說君父用人治天下,臣子怎麼敢用“人”字呢?這種謙遜自抑表露無疑,這也是為什麼唐肅宗之後皇太子的生存環境改善的原因之一。

本文依據《唐會要》、《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