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一)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气势磅礴、庄严宏伟、规划严谨、设计精巧的宫殿、亭台楼阁、寺庙、宝塔和桥梁等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依旧屹立巍然,完好无损,成为我们民族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一)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为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名师巧匠们吧。

鲁班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鲁班被尊为木工的鼻祖,建筑业的祖师爷,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一)

据传说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而发明出来的。

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一)

以鲁班名字命名的《鲁班经》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工行业的专用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1987年,我国设立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是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鲁班奖每年颁奖一次,授予创建出一流工程的企业。

喻皓

喻皓出生在五代末期的杭州一带,出身卑微,长期从事建筑实践工作。他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

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一)

喻皓在晚年写成了《木经》三卷。《木经》是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木经》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部书后来失传了,只有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简略记载。

宋欧阳修《归田录》时曾称赞喻皓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