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發生時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學?那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發生火災時怎樣處理和應對?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想我們一定都能回答。發生火災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壓低身體穿過濃煙逃生,或者躲進浴室等由水源的地方。

火災發生時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學?那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然而,在11月4日,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會消防工作指導處負責人司戈現場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時表示,遇到火災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是不科學的。

為什麼是不科學的?

司戈解釋稱,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逃生這種做法大概是在100年前從美國傳來,當時高分子材料少,有毒煙氣少,所以在當時若有輕微煙氣,拿著溼毛巾可通過。如今,科技發達我們的生活也在改變,我們的建築材料發生了變化,那麼逃生的方式也應作出改變。

火災發生時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學?那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其實,在輕度煙氣中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若是在濃煙下則作用就很有限了。而且在發生火災時,還需要看在火場中找溼毛巾的時間成本,如果在一個陌生、相對不易找到溼毛巾的環境中,為了逃生刻意的去尋找溼毛巾,結果也許事與願違。

在發生火災時,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逃生還是等待救援。如果如果疏散通道煙氣很大了,關門等待救援是更優選擇,這時溼毛巾、衣物可用來塞門縫。不是說你看到煙就一定要穿過去,正確的做法是儘量不穿過濃煙,去找能夠安全逃生,或者等待救援的地方。

火災中最可怕的是什麼?

要知道火災中最可怕的不是火,而是濃煙!據瞭解,火災中被濃煙燻死嗆死的人是燒死者的4~5倍。在一氧化碳濃度達1.3%的空氣中,人吸上兩三口氣就會失去知覺,呼吸13分鐘就會導致死亡。濃煙比火苗跑得更快,是火場第一殺手。

火災發生時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學?那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火災中死亡大多是由於火災現場的煙塵和溫度等因素導致人員傷亡。但更多的是在逃生過程中逃生方法錯誤或失敗,不小心吸入濃煙、吸入熱氣、缺氧或燒傷,而導致死亡

火災逃生中,那些行為是錯誤的?

原路逃生。這是最常見的火災逃生模式,若是在自己不熟悉的場所發生火災時,人們慣性的就回向來時的方向跑去。倘若該通道被煙火封鎖,再去尋找其他出口時,已經錯失了最佳逃生時間。

從眾心理。當生命面臨危險時,很容易因驚慌失措而失去判斷能力,當聽到或看到有人在前面跑動時,第一反應也是跟著跑。

火災發生時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學?那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跳樓。在火災剛發現的時候,往往還是較為理智的,但是當逃生失敗、火勢越來越大、濃煙愈來愈濃時,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冒險的行為。

發生火災時,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沿安全通道迅速撤離。當在公共場所發生火災時,沿“安全出口”、“安全通道”、“緊急出口”等,疏散標識方向迅速撤離。

火災發生時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學?那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低身前進。由於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都聚集在上空,我們在逃生過程中應儘量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進。

厚物護身。在確定逃生路線後,可用浸溼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蓋到身上,以最快的迅速鑽出火場衝到安全區域。切忌不能用化纖、塑料等物品來保護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

火災發生時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學?那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結繩自救。家中有繩索的,或者將床單、被罩、窗簾等撕成條,擰成麻花狀,將一端栓在門、窗擋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逃生過程中腳要成絞狀夾緊繩子,雙手交替往下爬。

火災發生時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學?那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求救。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應通過大聲呼救、揮動布條、敲擊金屬物品、投擲軟物品等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夜間時,可用手電筒、應急燈等能發光的物品發出信號。

火災發生時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學?那我們應該怎樣逃生?

發生火災時,不要試圖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濃煙。有實驗證明溼毛巾是擋不住濃煙中的毒氣和高溫的。而且在濃煙中,你的視野會受到濃煙的影響,會讓你無法更好的辨別方向,也許還會讓你從原本相對安全的環境移動到危險的處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