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力不弱的中國爲何諾貝爾獎得主卻很少?你怎麼看?

ciaoshuang


科學實力不弱的中國的諾貝爾獎得主不多,關鍵問題是諾貝爾獎的獎項設立與中國國情缺少交集。就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來說,獲獎的關鍵在於獲獎者所在的環境的基礎學科的研究的沉澱,中國在一百年前才有這兩個項目的高等教育的存在,但在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抗戰時期,受教育的人口基數低,就拿李政道,楊振寧兩位所讀的西南聯大,全部學生也是數百人,物理學和化學的教師隊伍也不大,國家也沒有相應的物理工程化學工程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家要完成類似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佈局,根據蘇聯經驗也側重於工科院校的建設,理科院校投入不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國家按照行政系統設立的了許多基礎行業的研究院,在一定程度有助於物理工程和化學工程的積累,可惜後來又因文革的影響而得不到後續發展。改革開放後,世界已經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大環境,我國為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進程開始不久的情況下追趕第三次工業革命潮流,對兩個基礎學科的投入仍然不足,所以至今國人在物理學,化學的研究深度仍然不夠,即使有這方面的人才,一時也難以形成一個團隊去發掘物理學與化學的奧秘。

由於中國有舉國體制,一旦有有關部門認為應該對兩個學科領域加大各方面的資源投入,中國諾貝爾獎的獲獎形成機制得以解決,中國的諾獎人定會大大增加。


大偉140797056


中國技術不弱,甚至在許多領域開始後來居上,但諾獎主要獎勵科學原創和技術原創。

圖示:中國第一個自然科學領域諾獎,屠呦呦因為提純青蒿素獲獎,這是因瘧疾是困擾人類健康的最常見傳染性疾病。屠呦呦獲獎也引發中文互聯網上,中西醫粉絲的新紛爭。


以中國最近二十年發展得十分火爆的互聯網來說,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許多方面都超越歐美,但是如果互聯網技術要發一個諾獎。


那麼你熟悉的所有互聯網企業的老總或技術總監,比如騰訊、淘寶、網易、新浪。或者互聯網硬件製造商,如華為等等,都不可能得到諾獎!這並非西方故意打壓中國技術人員,而是因為互聯網就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在別人發明的基礎上,你無論發展得多好,都不是原創。

不是原創就沒希望拿諾獎。更何況大多數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都是獎勵給基礎科學研究的,而在基礎科學研究這一塊上,由於研究成果是全人類共享的

,所以我國在基礎科研的戰略,長期以來都是以跟上為主,以原創為輔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計算成本的,基礎科研常常投入巨大,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科研的條件,而且研究成果如果不公之於眾,也無法拿諾獎。而公之於眾的基礎科學研究,是沒有專利的,收不到任何直接的回報。所以,我國科研戰略長期以來都是重技術,即將西方人研究出來的科學原理或者技術模型,拿來應用,或者拿來改良。但從零開始,在一片黑暗中摸索出一條道路,這種註定了高風險低迴報的事情,就留給發達國家去做吧。


但是,如果要成為真正的強國,那就要勇於承擔基礎科研的重任和重擔。

隨著,中國國力增強,我國在基礎科研的投入上也逐漸增多。包括一些大型科研項目,比如貴州的知名大鍋蓋


2016年7月3日,直徑500米,迄今全球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架設完成。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和最具威力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常被比喻為“天眼”,我們可以用它來傾聽宇宙深處的聲音,觀測宇宙奧秘。這樣的大型科研項目,在從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單個項目投入12億元,地方配套其他各種資源投入120多億。該項目耗費數千科學家、工程師和建設者們,兩千多個日夜的奮戰。不僅是全球最大,而且在多項技術上也是全球領先。


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天眼,能做出諾獎級別的原創科研成果。

當然,除天眼外,其它各基礎學科也在快速發展。中國科學家自屠呦呦之後,應該迎來自己的諾獎時代了。不過,鑑於諾獎現在排隊的情況嚴重,畢竟一年每個獎項最多給三個科學家,所以要不是革命性的重大成果,就算值得一個諾獎,也需要等待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高齡96歲!其獲獎成果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成果。

您說,要不是老爺子堅持健身,活到了96歲,這獎就飛走了。

因為諾獎從來不給已經過世的科學家。

圖示:時光荏苒,中年阿什金,和14年前獲 Harvey Prize(哈維獎)的阿什金。14年後,他終於獲得諾獎,他是用激光操縱微粒的原創者。這一發現,為激光的許多應用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三思逍遙


諾貝爾獎除了和平獎和文學獎之外還是很讓人信服的

中國的科學實力不弱,但是也僅僅是“不弱”而已而已。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明顯的,畢竟我建國才69年,跟美國幾百年的發展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更重要的是諾貝爾獎的側重點是基礎科學領域而不是應用科學領域,而基礎科學領域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只能靠時間去慢慢的積累,69年的積累肯定比不上幾百年的積累。




每年的諾獎周,自媒體和國人們都會義憤填膺的說中國人又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場景像極了痛斥國足沒進世界盃一樣。但是比國足強的是每年我們的自媒體和磚家都會分析我國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雖然每年的原因都一樣,但是要我說:


諾貝爾獎的側重點是基礎科學領域,獲獎者無一不是在某個領域幾十年如一日的鑽研。基礎科學投資巨大而且不一定有回報,往往幾十億扔進去最後兩個泡泡都冒不出來。而國人普遍又太浮躁急功近利,恨不得今天投資明天出成果,所以基礎科學領域幾十年如一日的巨大投入是很難被立項撥款的。


其實得不到諾獎跟我們的教育制度沒多大關係,日本也是應試教育甚至比我們還嚴重。可是日本就能18年18個諾貝爾獎,這背後跟日本人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日本人可以幾十年一直在一個領域鑽研深,一心一意搞科研不用勾心鬥角。

總之諾貝爾獎的週期是很長很長的,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選一些領域然後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和科研,那麼幾十年後我國的諾貝爾獎也會呈現井噴狀態。

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幾十年如一日的研究



未來探索菌


太多人根本不明白什麼是科學,科學是"認知世界的實踐方法‘’。太多科學實力是吹出來的,其實質根本沒有實踐方法,經不起實踐檢驗。實踐是檢驗科學的唯一標準,現今太多胡言亂語裝神弄鬼胡編亂造的所謂科學,根本不屬於科學範疇,實質是玩騙錢的魔術而已。

科學是實踐發現,上一屆石墨烯一箇中國留學生助理磨了幾個月放棄走人,而導師磨的時候掉在地上,用膠帶粘起發現單片石墨烯。這一屆女助理改變激光入射方向發現了。屠嗷嗷利用中藥治療發現有效。所以諾貝爾獎是發現實踐方法的獎,不在於設備先進。仔細檢查國內吹的最多、最響、只有最邪乎的理論,哪一個有實踐方法。所以諾貝爾得獎少不是外人歧視,是國人不注重理論的實踐,科技理念落後,沒有脫離唯心拜金世界觀。


認識世界實踐方法


正確的回答是,中國的科學實力很弱,所以很少有諾貝爾獎得主,連自己的弱點都不敢承認,怎麼能有進步。被美國芯片勒索才幾天?就大言不慚的說科技實力不弱。


葫蘆島瘦肉


請收回科學實力不弱這個論斷,我們經濟的發展規模可以說最大,但絕對不要以為我們的發展質量也是第一,這就太蠢了,一開始有十個人做鞋和最後管理十萬個人做鞋,經濟總量擴大一萬倍,質量幾乎為零。希望你懂的。


亮29252631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應用科學領域還沒走在世界前頭,或者說我們是把大量人才用於應用科學領域。更高層次的理論研究,只好放一放。理論研究是更需要專門人才,資金,設備,時間。皓首窮經,老了老了才見成果。


心渾眼瞎98305486


民國時期不僅出大師也出了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個人認為這和民國時期的課文知識普及方式是分不開的,課文生動形象有趣,而且做人 樹思想 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貫穿其中,比現在學的課文強很多,民國是把複雜知識簡單化,現在課本是把簡單知識複雜化機械化教條化,學了太多無用的東西,不僅沒有培養出大師頂尖科技人才,而且害了大部分有天賦的學生。








漫步者LYG


啊呸,本人表示強烈不服和反對,這是偏見與歧視,君不見我大中國人才濟濟,科技水平超一流,各個領域突飛猛進,工匠精神冠譽全球,

為什麼就沒得獎?說明諾貝爾獎其實也是一種淺膚之見。

像我們的疫苗,拿著我們自己的孩子做玩笑,世界絕無僅有,難道他們沒看到嗎?

啊呸,無恥的諾貝爾獎,


風清揚179912968


諾貝爾科學類獎項一般授予的都是開創性的成果,也就是從0到1的成就。

而目前中國人最擅長的是如何從1到100,這和當前的功利主義和現實主義是分不開的。

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從事的多是基礎性的研究和前瞻性的研究,而這種研究往往投入的精力大,週期長,成本高,卻難以短期內取得成果,甚至可能沒有成果。

按理說社會主義的優勢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國企注重的除了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把移動信號、電網、道路覆蓋到人跡罕至的偏遠山區,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制度上雖有優勢,但具體執行太過僵化。執行制度的人追求的也不是開創,領導和個人都太過功利。

這也不能怪我們的科學家,我們當前仍然在追趕的道路上,最現實的需求就是如何扭轉人有我無、人優我劣的境況。而這種成就即便實現了,也是走別人走過的路,顯然不能獲得諾貝爾獎的。

我們的科學家都是在領導限定課題,限定目標的情況下開展研究,就是為了早日得到實用的成果轉化為國力。我相信當我們強大到無視外在威脅,能夠讓科學家不預設條件的情況下自由開展研究,也會出現開創性的成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