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引言:

公元前141年,年僅16歲的劉徹登上了皇位。此時的大漢已經建國六十多年,經過文景之治後,大漢的國力已經得到長足發展。一切看起來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此時的劉徹早已知道,大漢如今的形勢可以說是十分兇險的。朝堂上丞相、外戚專政,地方藩王威脅日益嚴重,外族匈奴又時刻虎視眈眈。因此,劉徹想要坐好這個皇帝的寶座是十分不容易的。那麼該怎麼辦呢?

這時小館不得不插一句嘴了,漢武帝不愧是漢武大帝。在這種情況下,他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從而使漢朝的危局得以解除。在我看來,漢朝之所以能夠屹立於世界之巔,漢武帝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那麼究竟都是一些什麼政策呢?請聽我一一道來。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漢武帝

政治

一、實行內外朝制度,加強皇權

漢武帝執政初期的外戚勢力主要是兩方面的,分別是竇太后一脈,以及王太后一脈。首先我們要知道,竇太后竇漪房是漢文帝劉恆的老婆,到了武帝時期更是太皇太后,位置極高,且手握重權。竇太后的侄子竇嬰更是官至大將軍,手握重兵。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趙綰坐請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丞相嬰、太尉蚍置狻。 ——《漢書卷六 武帝紀》

劉徹一個十六歲的小孩該怎麼辦呢?想一想我們十六歲的時候還在上高一,數理化還學不好。而劉徹卻已經要和這種頂級人物掰手腕了。那麼他是怎麼面對的呢?他選擇了隱忍。一個堪堪十六歲的小孩卻已經懂得隱忍了,這份膽識,心智無人可及。後來等到竇太后一死,便用雷霆手段打壓竇氏一族。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劉邦

然後另一位就是劉徹的舅舅,大漢宰相田蚡。憑藉妹妹的太后身份,田蚡在朝堂中隻手遮天。這對於漢武帝來說是不能忍的,好不容易幹掉祖母一族,又被自己舅舅奪權。這一次誰也不行了,劉徹對母親採取強硬政策,並且實行內外朝制度,將相權一削再削。最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理了王氏一族。

由此可見,十幾歲的劉徹就展現了一個帝王的風采,這種人物註定會成為那個時代最閃亮的明星。

二、實行推恩令、刺史制度,削弱諸侯王

說起來漢朝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除了匈奴的威脅外,就是同姓諸侯王了。在漢朝建國初期,劉邦認為秦朝之所以衰弱的原因就是對皇室宗親的打壓太過嚴重,因此在人們揭竿而起的時候,秦朝滅亡的才會如此快。因此他大量分封同姓王,實行郡國並行的制度。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郡國並行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割,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論》

劉邦此時只考慮到了外部的危機,卻忘了這些諸王也是威脅,而且這些諸侯王手握重兵,甚至可以私造錢幣,鑄造兵器,這完全就是一個小國家。

後來漢景帝聽從大夫晁錯的意見進行削藩,雖然最後平定了七國之亂,但是諸侯國的威脅始終尾大不掉。那麼,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一個人走進了漢武帝的視野,他就是主父偃。他給劉徹提了一個建議,實行推恩令。說白了就是將諸侯分而治之,因為漢朝的諸侯政策是隻有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兒子是沒有這個權力的。所以主父偃提出可以頒佈一道政策,諸侯國繼承財產時除了老大繼承大份,其他小的也能繼承一份。所以到最後這些人不僅不反對,還對漢武帝感恩戴德。沒辦法,很多時候人們只顧眼前的利益。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主父偃

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除此之外,漢武帝還發揮創造的精神,開發了一種新的官位,刺史。什麼作用呢,就是監察諸侯國,自此藩王格局徹底解決。

靠著這些政策,地方權利被嚴重削弱,而中央集權被再次加強。在我看來削藩之所以能成功,除了主父偃的計謀之外,漢武帝的魄力也是極強的,如此鐵腕手段,天生的王者。

經濟

一、鹽鐵國營,增加財政收入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只有把經濟命脈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上才能夠保證統治的穩定。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桑弘羊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鹽的重要性也是不必說的。所以一直到現在鹽也是國營的。而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造武器需要大量的鋼鐵,勞動工具也需要大量鐵,所以鐵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漢朝建國以來,鹽鐵都是私營的。

所以無論是為了國家安全,還是鹽鐵行業那豐厚的利潤,鹽鐵專營都是勢在必行的。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立即任命桑弘羊擔任大農丞,“儘管天下鹽鐵酒糧之事”,實行壟斷經營鹽、鐵、酒買賣。政策一出漢朝的財政收入迅速增長,由此也為北擊匈奴打下了基礎。

一歲之中,太倉、甘泉倉滿。邊餘谷,諸均輸帛五百萬匹。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鹽鐵論》

二、鑄造漢五銖,實行代田法

從上文我們知道,由於漢初實行的郡國並行制。導致大量諸侯私造錢幣,這樣是極其不利於經濟的發展的。所以漢武帝命人鑄造漢五銖,統一天下貨幣

。講到這就要好好說說漢初的政策了,漢初為了恢復經濟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雖然使漢朝經濟得以恢復發展,但是卻也造成了大量的弊病,這些弊病到了漢武帝時期開始暴露,但也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漢武帝的功績。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漢五銖

罷半兩錢,行五銖錢。 ——《漢書》

另外一個經濟政策就是實行代田法,大力鼓勵農業發展。學過高中歷史的都知道,在歷史書上記載西漢趙過實行代田法,使“超出常田一解以上,善者倍之”。由此可見,代田法一出,農業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漢朝國力也更加強盛,並且也使得民心歸附,鞏固統治。

除此之外,漢武帝大力興修水利,漢朝還出現了大量的新型農田工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漢武帝有識人之明,用人之術。

文化

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自春秋以來,百家爭鳴,各家學說可以說是盛行於世。到了秦朝建立,秦始皇焚書坑儒,實行法家思想,最終因為太過嚴苛導致官逼民反。到了漢朝初期,萬里山河,滿目凋敝,為了發展經濟,統治者實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董仲舒

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無為而治的思想已經不適合了。這時候出現了一個人,董仲舒。他吸收各家所長和統治者的需要,建立了新型的儒家學說。這簡直就是瞌睡有人送枕頭,所以漢武帝便採取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天子善其對,以仲舒為江都相。會稽莊助亦以賢良對策,天子擢為中大夫。——《資治通鑑》

在這一件事上,可以說是雙贏的局面。漢武得到了思想上的支持,而儒家也找到了發揚光大的機會,可謂是一場完美的買賣。還有一點我們要明白,漢武帝雖然極力推行儒學,但是同時他也是推行法學的,儒法相結合,以儒治國,以法治人。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思想演化圖

二、實行察舉制度和建立太學

我們要知道,在早期的封建王朝,雖然血緣政治的因素已經弱化,但是平民想要躋身仕途還是非常難的。這就造成了朝堂之上家族林立,機構腐敗,對於統治者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

那該怎麼辦呢?漢武帝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提拔無權無勢的平民做官,這樣他們沒有根基可以依賴,自然而然就能為他所用了。

故旅耆老,復孝敬,選豪俊,講文學,稽參政事,祈進民心,深詔執事,興廉舉孝,庶幾成風,紹休聖緒。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漢書》

雖然說漢武帝的出發點是為了加強皇權的統治,但是在另一點上卻也是實實在在的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給了平民一條上升之路。並且增強了社會尊老愛幼,清廉的風氣。所以說,我們要辯證的看問題。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太學

另一件措施就是興建太學了。因為自漢初以來,民間雖然有私家的學校,但是一直沒有官方建立專門的場所。漢武帝為了推行儒學的發展,興修太學,以六經為教材,這一政策使中國的教育系統得到了發展的機會,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功績。

驅除外辱,北擊匈奴

好了,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一定的改革。接下來該幹什麼呢?當然是要完成自己畢生的夢想了,那麼漢武帝夢想是什麼呢?就是把匈奴的威脅徹底消滅。

根據歷史記載,漢武帝當了五十四年皇帝,其中四十四年都在打匈奴(從公元前129年到公元前90年)。這在側面充分證明了匈奴的強盛,即使是在漢武帝做了充分準備下,戰爭還是持續了四十多年,打的漢朝國力空虛,才基本解決了匈奴之患。

那麼漢武帝為何對匈奴如此仇恨呢?甚至不惜以全國之力作為代價。如果想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就要從漢初開始分析了。劉邦剛建立漢朝的時候,因為與項羽的常年爭霸,導致國力空虛,這時候的匈奴趁機與韓王信勾結攻打中原

。後來我們也知道,劉邦被圍白登,最後靠賄賂一個女人才解圍。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霍去病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史記》

其實兩軍交戰被圍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為了穩定匈奴,漢朝要時常與匈奴和親。這是一件很屈辱的事情,堂堂大漢多少男丁,卻要靠幾個女人犧牲自己的 一生來保證國家的安定。而且即使是和親了,匈奴也會時常騷擾大漢的邊界。這簡直就是白眼狼。

後來這個和親政策用了幾十年,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我們要知道漢武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說是志向遠大,他早就看不慣漢朝的和親政策了,而且也深知這種養狼政策只會把匈奴越養越肥。所以在一切就緒之後漢武帝發動了三次征伐匈奴的戰役,一舉把匈奴打的七零八落,致使漠北無王庭。

那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漢武帝,註定是要彪炳史冊的

西漢形勢圖

漢驃騎將軍之出代二千餘裡,與左賢王接戰,漢兵得胡首虜凡七萬餘級,左賢王將皆遁走。驃騎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翰海而還。 ——《史記.匈奴列傳》

雖然這幾次戰爭把當時的漢朝打的國庫空虛,國力下降。但是卻保證了漢朝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安定,而且為後世樹立了典範,匈奴是可以打敗的。在我個人認為,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是極其有必要的,不得不打,也不得不打贏。幸運的是,打贏了,從這我們可以看出漢武帝在用人這方面的能力,無論是衛青,還是霍去病都是以一當萬的當世名將。因此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怎麼不配大帝之名?

結語:

漢武帝的一生可以說是波瀾壯闊的,一生與太后鬥,與諸侯鬥,與匈奴鬥,幸運的是他都贏了。他是天生的王者,他的勝利也彪炳青史,無人可撼動。但是他同時也犯了很多過錯,四十幾年的大戰,把國力打的空虛,人民流離失所。又因為巫蠱之禍,導致幾萬人喪生,太子劉據喪命,這些過錯也終將伴隨他一生。

到了晚年,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過失,發佈了前無古人的輪臺罪己詔,也就是這一點讓我愛上了他。我們要知道,在古代那樣一個封建思想嚴重的時代,一個皇帝是永遠不會錯的,也不可能認錯。但是漢武帝卻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過失,他是皇帝中的第一個,因此相對於同樣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我更加喜歡漢武帝。

歷史的天空不斷變換,但是漢武帝留下的那濃墨重彩,永世長存。

參考資料:《漢書》《史記》《資治通鑑》《封建論》《鹽鐵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