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房價下行,但“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為何越來越小?

(文|蘇雁濱)近兩年來,“公攤面積”開始成為眾矢之的,央視新聞等多家國家級媒體紛紛直面“公攤面積”的問題,大有取消的勢頭,但為何炒了兩年後,卻漸漸銷聲匿跡、偃旗息鼓,沒有響應呢?

疫情後,房價下行,但“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為何越來越小?


“公攤面積”為何在國內經久不衰?

據說:“公攤面積”是90年代,李嘉誠在香港首創,在國際上並無先例,香港早在6年前就已經取消了公攤面積,重慶也率先取消了公攤面積。而公攤面積為何在國內經久不衰,我想無非三個原因!

  • 1、商家有利可圖,紛紛約定俗成,形成了較強勢的攻守同盟。
  • 2、近20年來,房價漲幅增速快,給市場造成了“一房難求”的不平等供求關係。
  • 3、商家“充大”的賣房策略,毫無疑問,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對房子的實際瞭解情況很低,大多的數據來源於開發商, 而商家標低房價,拉高公攤面積,讓消費者獲得一些心理安慰!
疫情後,房價下行,但“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為何越來越小?

公攤面積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 1、簡單的瞭解後我們知道:公攤面積是由商家首創,目的就是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讓地的價值無限擴大。
  • 2、最關鍵的是:公攤面積沒有“法規”來支撐。眾所周知,在房地產經營活動中,問題是很多的,許多國家明令禁止的行為都屢屢遭到僭越,何況是“公攤面積”呢?“法無禁止則自由”的觀念在商家已成常態。
  • 3、私自捆綁“肆意”佔用公攤面積的情況屢見不鮮:如今很多房產開發商為了提高房價,常常把頂樓建花園,低層佔用公共資源的情況很普遍,看似贈送面積,實際上是在變相擴大容積率,擴充收益!
疫情後,房價下行,但“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為何越來越小?

取消“公攤面積”呼聲大,為何仍無響應?

媒體發聲、購房者望眼欲穿,可取消公攤為何如此之難?原因其實很簡單,是因為“利益”!

  • 1、媒體這邊發聲取消公攤,那邊馬上回應,取消公攤可能會使房價大幅度提高。不少人也擔憂如果因取消公攤造成房價的攀升,還不如延續!
  • 2、眾所周知,如今的購房稅是根據房產面積劃分的,90平方以上與90平方以下的稅率是不一樣的,若取消公攤,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 3、當前形勢下,國人購房,其實與開發商之間還是處於一種“不平等”的境況,認籌、開盤、排隊、搖號,等等一系列的行為,實際上主動權一直掌握在開發商手中,所以即便是不願意最終也不得不妥協!

也正是上述的種種原因,所以才讓“取消公攤面積”雷聲大、雨點小,炒了兩年,還無進展。其實購房就是交易,越簡單越明瞭越好,一會是容積率、一會是公攤面積公式、一會是房貸利率公式!

疫情後,房價下行,但“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為何越來越小?


作為普普通通的購房者,一生最大的投資,無非就是想“安安生生買房子、快快樂樂過日子”,這些噱頭我們不想懂也不願懂,只想落些實實在在的實惠!

關於“公攤面積”你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歡迎留言、討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