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也许每位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没有孩子愿意听家长的话乖乖回家。图中男孩不是故意想让爸爸生气的,而是他有着所有孩子的天性,也喜欢跑跑跳跳、上上下下。秋千、滑梯和公园里玩耍的孩子们像磁铁一般吸引着他。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爸爸从现在开始越来越生气,因为他还要吃晚饭,要看邮件,他可能又冷又累,只想回家。不管爸爸自己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他已经开始爬上愤怒之巅。而小孩子呢?他根本不知道爸爸的安排。他正玩得兴高采烈,他像其他孩子一样,喜欢无拘无束地玩耍。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毫无疑问,爸爸现在火气更大,很不高兴。在他看来,儿子既叛逆又没礼貌。人之常情,爸爸脑袋里都是自己的安排——这让他更疲劳、更烦躁。现在爸爸开始冲着孩子大叫并威胁他。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一瞬间,孩子意识到自己闯祸了,他想:「爸爸真的很生我的气!」孩子的警报被拉响,智力水平也瞬间下降,像是一只受到惊吓的小狗。他仍想待在公园玩,但也怕爸爸生气,只能采用一种幼稚的处理方式——逃跑。


现在他们两个都很气愤:爸爸责骂儿子没礼貌,并威胁孩子要惩罚他;小男孩边哭边觉得生活太不公平了,并暗自思考,「爸爸讨厌我是因为我是一个坏小孩。」就这样,双方都成了失败者。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面对孩子很多不按常理出牌的“没规矩”、“不听话”时刻,常常让人头痛火爆脾气欲爆发而出,家长们也会在平时的立规矩教育中把惩罚当成约束孩子的利器。


我们做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记住教训,改正大人禁止的不好的行为习惯。


但当大人和孩子处于矛盾中心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往往会被情绪带着走而忘记最初的目的。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想在立规矩中让孩子更配合的完成,家长还需先更正对惩罚的认知。


一、对立规矩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 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那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如何做,才能在不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同时给TA立规矩呢?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


1、转移注意力: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家长):“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你来选吧!”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 采取行动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反例(家长):“你再不专心吃饭,就干脆别吃饭了!”

正例(家长):“宝贝,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三、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


可以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用惩罚立规矩又怕破坏安全感?教你把爱和规矩同时教给孩子!


惩罚原本是以让孩子改正问题为目的,却常常最终成为我们发泄自己情绪的借口,我们痛快了,可是孩子却受伤了。


大人讲规矩,孩子就懂规矩。大人没原则,孩子就不守规矩。


父母以身作则也十分重要,用自己的优秀去引导他,带出来的孩子会更乖巧懂事趋于优秀, 因为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 作为父母本身,千万不可以跟他说的是一套自己又做另一套, 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感到怀疑困惑,会极大影响其三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