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窃听器”,这4个途径都有泄露隐私的风险

有人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下的地球村村民,是没有什么隐私可言的。确实是,斯诺登因为披露“棱镜计划”而被美国通缉,他在香港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准备离开香港的时候,一行人来到斯诺登的住处商量明天离开之事,一进门,斯诺登就小声地让大家把手机放到冰柜中,以防被窃听。或许有人会觉得他太小题大做了,但是现在看来一点也不,他只是比我们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已。

手机变“窃听器”,这4个途径都有泄露隐私的风险

现在我们的手机就如同一个窃听器,别人轻而易举就可以通过你的手机来获取你的信息,或许有人措不及防告诉你:别动,你的数据都在我的硬盘里,这比拿刀架在你脖子上的威胁更可怕。当我们接到一个推销电话,本来想挂掉,结果却发现对方比你爸妈还了解你,把你看地一丝不挂,你才发现事情的可怕。当一个人不小心落到了网友们手里,他们竟然迅速地就把那个人叫什么、家住哪,甚至三围都扒的一清二楚。

手机变“窃听器”,这4个途径都有泄露隐私的风险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能理解那时候斯诺登的谨慎了。而我们和这个互联网最大的联系就是手机,以上种种迹象证明,我们的手机现在就如同一个窃听器一般,正在一步一步泄漏我们的隐私,以下是手机窃取我们隐私的几种途径,一起去看看。

相机定位功能

如果你没有关掉手机相机的定位功能,那么你会有很大的机会收到这样的惊悚故事。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无聊,随手拍了一张自拍并且随手上传了微信,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可能不止一个人给打电话告诉你,我就在你家楼下。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惊喜”你承受的住吗?尤其是苹果手机的相机定位功能可以准确到哪条街几号楼,如果你不想经常收到这样的惊喜,建议你把相机定位功能关掉,这样你的人身安全或许会好很多。当然,通信录应用权限也不能随便开启。

手机变“窃听器”,这4个途径都有泄露隐私的风险

附近的人

你会发现你走到哪都会有一群人跟着你,但是你又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这群人就是“附近的人”。无论你是刷微博,还是聊微信QQ,这个“附近的人”总是阴魂不散,让你有种被监视的感觉,我们都知道通过“附近的人”可以知道找附近的人,或许你无心找对方,但是说不定对方尤其是一些不发分子可能会孜孜不倦地找到你。所以建议最好不要开启“附近的人”功能,毕竟谁也不想在大街上和“附近的人”偶遇不是吗?

APP窃听

或许你觉得关闭相机定位功能、通讯录应用和“附近的人”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么我只能告诉你,错了。有网友说自己只是和朋友无意聊到拍婚纱照,结果朋友圈就出现了高级西装定制的广告。

手机变“窃听器”,这4个途径都有泄露隐私的风险

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的美团偷听事件吗?有媒体称,通过模拟使用场景,对安卓手机、iPhone、和iPad上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进行多轮测试后发现,谈话内容提及某种食物后,在美团、饿了么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虽然美团和饿了么都回应否认了这件事,但是好像并没有获得网友们的信任,也有用户反映好像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早前,苹果 iOS 的一个漏洞被以色列公司 NSO 做成了监听软件。这种可以完全无痕控制 iPhone 的软件,它在获取手机内存储的信息的同时,还能录下周遭声音。所以你会知道手机的窃听途径无处不在,我们在安装软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权限的开启,不必要的权限最好禁止。

手机变“窃听器”,这4个途径都有泄露隐私的风险

语音助手

为了我们有更好的体验,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添加了自己的语音助手,比如iPhone,谷歌、微软都在手机里内置了语音助手。此外还有我们国内的小米,华为等都有了自己的语音助手。平常我们拿起手机,只要轻轻喊一句就可以把它们唤醒。换一句话就是说,这些语音助手时刻都在听我们的谈话。虽然科技公司们表示这些都没有泄漏风险,但是在技术上确实是支持24小时录音,语音识别的。所以真的有没有泄露的风险谁也不能保证不是吗?

所以,作为同一个互联网背景下的地球村村民们,我们正通过手机散播秘密,所以对于手机上的一些安全一定要格外注意,看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要和我们的手机分床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