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国企劳动者!王庄煤矿职工琚红波入选2019年度“三晋工匠”年度人物

【矿山捷报】致敬国企劳动者!王庄煤矿职工琚红波入选2019年度“三晋工匠”年度人物

汗水浇筑梦想,劳动谱写赞歌。4月30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人社厅、省委人才办指导,省总工会、山西日报社、山西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2019“三晋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在山西卫视频道播出,10名来自一线、专注岗位、认真敬业、执着创新的优秀工匠代表走上舞台,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  这10名“三晋工匠”年度人物是:刘军华、孙涛、景生启、琚红波、冯彩亮、王伟、王永晶、郭世江、张宏亮、张勇勇。另有20人获得提名。


省属企业共有4名同志入选

“三晋工匠”年度人物

一起来认识他们

琚红波

潞安集团王庄煤矿边角煤掘进队副队长

致敬国企劳动者!王庄煤矿职工琚红波入选2019年度“三晋工匠”年度人物

关键词:用顶钻机打一个锚索孔,凭钻机钻进时的手感和钻孔流出来的水就能判断出煤层厚度、夹矸层数和顶板岩性。


琚红波,在煤矿这个粗放型的行业,积极锤炼业务,工作精益求精,努力构建矿山的精优工程。二十年来,他打设的锚杆,没有出现过一次质量事故,经他手支护过的掘进巷道,多次被评为精品工作面,免检工作面;立足矿山,技术攻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5项,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5篇;积极发挥劳模的辐射引领作用,无私传授技能,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创建了以个人命名的“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主要参与实施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项目达30多项,累计节约和创造价值达3000多万元。

冯彩亮

同煤集团燕子山“彩亮克尘工作室”负责人

致敬国企劳动者!王庄煤矿职工琚红波入选2019年度“三晋工匠”年度人物

关键词:为了让矿工兄弟们下井时能够顺畅呼吸,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治理井下粉尘危害,成为巧法治尘的煤尘克星。


冯彩亮,1990年分配到燕子山矿工作,在跟着老师傅下井实习时,经常看到一线的煤矿工人在看不清人的煤尘环境中干活,而且看到一些退休老工人被矽肺病折磨的痛苦情景时,他受到很大触动,并决心把解决粉尘危害,保护井下员工身体健康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为了进行技术研发,他不厌其烦地在井下工作现场测试设备、测定参数,还经常自掏腰包购买配件,全身心地投入技术创新中。2011年建立了彩亮克尘工作室,专门对防尘技术、设备进行攻关和研发,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他根据矿井产尘点的分布和现场粉尘的实际状况来设计和革新防尘设备,并根据试用情况进行不断改进,再投入现场进行测试,目前完成了38项煤矿粉尘治理的技术革新和发明,有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王永晶

太重集团太原重工轧钢设备分公司维修工部主任

致敬国企劳动者!王庄煤矿职工琚红波入选2019年度“三晋工匠”年度人物

关键词:数次创国内先例,自主维修公司内各种稀有进口数控机床,不依靠国外资源,为公司节约维修资金2000万元以上。


王永晶,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做起,勤于钻研,精益求精,始终秉承着“工匠精神”。他主管了公司五台大型重点数控机床的精度调试,结合机床现有状况,重新调整了各台机床各项几何精度,严格控制调整结果,将机床误差控制在机床国家合格标准的一半以内。再结合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补偿功能,最终保证机床各轴垂直度控制在0.01mm/m范围内,满足了公司一批新开发的冷轧产品的加工设备要求,完成了国内数控机床厂都不敢尝试的机床精度调整任务,也使公司内的数控机床精度远超国内同类产品。

王 伟

太钢炼钢二厂一冶炼作业区转炉乙班吹氧工

致敬国企劳动者!王庄煤矿职工琚红波入选2019年度“三晋工匠”年度人物

关键词: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让钢铁冶炼“不喷溅、不粘枪、不冒烟”,通过炉口火焰能将判断钢水温度与实测温度偏差控制在5℃以内。


王伟,从事转炉炼钢工作近20年,工作中不断学习,摸索与总结形成了“转炉化渣三步法”即“两个了解,三个判断,一个平稳”,对低磷低硫钢种的冶炼,氧枪寿命的提高效果明显,并有效解决氧枪及烟罩粘钢等问题。其中低磷钢种炼成率达到100%,脱硫效果大大提高,解决低硫钢种炼成率低的问题,硅钢等低硫钢种硫含量≤0.003%比例最高达到93%;氧枪寿命平均提高45.86次;由于氧枪及烟罩粘钢导致的事故大大减少,2016年该操作法获太钢集团先进职工操作法一等奖。随着深挖内潜和降本增效的深入,他提出的“转炉提前煅烧石灰石造渣法”的合理化建议使得石灰石使用量提高14.97kg/t钢,石灰的用量由37.5kg/t钢降到28.16kg/t,降低成本583万余元。

干一行、爱一行

专一行、精一行

劳动的荣光分外闪耀

奋斗的强音格外高亢


奔跑于转型发展的新赛道

广大省属企业干部职工

用劳动和汗水

强企兴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