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林语堂


01


在年轻时的苏轼,

才华足以碾压所有同龄人。

北宋中期,公元1037年,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

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

生下三男三女,前四个孩子相继夭折,

最后只剩下了苏轼和弟弟苏辙。

苏洵对儿子的教导非常严厉。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曹晓凌《三苏图》


公元1057年,

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苏辙,

在老爸苏洵的带领下参加科考。

当时礼部出的命题作文,

名字叫《刑赏忠厚之至论》,

意在论述君王在奖惩上宽大为怀的原则。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

考卷收上来后,欧阳修读到其中一篇,

发现立意高远、文笔老道,该拿第一。

欧阳修的学生曾巩也在考生之列,

他心想:“嗯,老子文笔天下第一,

写得这么好,肯定是我的学生曾巩。”

为了避嫌,他就把这篇文章列了个第二。

欧阳修本来是为了“大义灭亲”,

结果揭开卷名一看,不是曾巩写的,

就这么阴差阳错,苏轼只拿了第二。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文章里,苏轼引用了一个典故,

说尧帝本来要判一个人死刑,

结果本着宽大的原则赦免了犯人。

欧阳修回家翻遍了所有的藏书,

死活找不出这个典故的由来,

心说我这样通晓古今的博学之人,

难道读书还不如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子?

于是他把苏轼找来,

问:“这个典故,你哪儿读到的?”

苏轼说:“您去翻《三国志·孔融传》。”

欧阳修回家一翻,还是没找到这个典故,

跑回去问苏轼:“《孔融传》里也没有呀。”

苏轼笑说:“哎呀,不好意思,我瞎编的。

您看那孔融传里,曹操灭了袁绍,

把袁绍儿媳妇送给了儿子曹丕,

孔融听了,很不满意,跟曹操说:

当年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赏给了弟弟。

曹操一听,问,你这典故从哪儿来的?

孔融说,我瞎编的,但我也有我的根据:

你能做出这种丑事,古人也能做出来。”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欧阳修书法


最后,苏轼对欧阳修说:

“同理,像尧帝这样的大德,

肯定会做出我瞎编的那种事。”

欧阳修不但不恼,还夸赞道:

“你小子真是读书读到血液里了。”

此后,欧阳修逢人便说:

“后生可畏,我不行了,三十年后,

估计就没有人记得欧阳修的名字,

以后文坛就是苏轼的了。”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心态好的人,一辈子都会好。

有一位先生十分崇拜苏东坡,于是他照着史书记载,设计出和苏东坡当时相仿的服饰,日常生活习惯也要模仿苏东坡。

一日,他拿着一把扇子牵着一匹毛驴走在乡间小路。

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他灵机一动,唱起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自以为此情此景与当年苏轼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相近,与偶像之间的那种感觉又相似了几分。

这时候一位老叟路过,问这位先生,“你是在模仿苏西坡吗?”

先生以为老叟无知,大笑道,“世人皆知苏轼号东坡居士,你怎么说我在模仿苏西坡?”

老叟顿时哈哈大笑:“你念苏轼的诗,却面露苦楚;你穿苏轼的衣,却步履沉重;你模仿苏轼的形,却不知道苏轼的魂。你说你不是苏西坡是什么?”

王小波说:“人与人的差别,有时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外表可以模仿,内心却难以遮挡。

苏东坡心态何其豁达,他创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定是一种轻松畅快的心情,又怎么会面露苦楚,步履沉重呢?

心态差距如此之大,怪不得老叟一眼就能看穿。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01

  • 你和苏东坡之间只差一个好心态。

作家大冰说:“心随念走,身随缘走,人不能靠心情活着,而是靠心态活着。”

的确如此,人活着,只有心态对了,才不会感觉那么累了。

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出落的清秀可人。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吩咐他悉心照料。


一天,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办事了。不想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了。

小和尚赶回来,只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

等到老和尚回来,小和尚已经准备好受罚,可老和尚却笑了笑,一句责骂的话都没有说,小和尚很意外: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

小和尚就问到:“师傅,您不生气吗?为什么不责骂我呢?”

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可不是为了生气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种心宽似海的人生态度。

我们养花不是为了生气,同样的,我们学习不是为了生气,我们工作不是为了生气,我们相爱不是为了生气,我们生活更不是为了生气......

人这一生,苦乐参半,肯定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没有谁会是一帆风顺的,保持一个好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将来才会过得更舒心洒脱,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痛苦时,学会把自己肩上的负担减轻,轻松前行;

难过时,学会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去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压力;

开心时,更要学会分享,把自己的快乐传播给他人。

正如作家白落梅所说:

“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

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

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若用复杂的心态,看万丈红尘,则为世相所迷。”

心态好的人,一辈子都会好。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02

  • 好的心态,就是能讲究,也能将就。

宋代宫廷规定:“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

当时的羊肉只有皇家贵族才能吃,普通人吃羊肉是要受到惩罚的。

猪肉因为寄生虫和味道的原因,不受大家的喜欢,只有下层劳苦人们才会买来吃。

苏轼在京城时,无论是皇家的赏赐,还是宾客宴请,吃的都是上好的羊肉。

在黄州,因为甚是贫穷,苏轼根本买不起羊肉,没办法,他只能选择吃猪肉。

他说: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因为当时猪肉并不好吃,所以苏轼煞费苦心,开发了新的做法,他饶有兴趣的写下《猪肉颂》: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吃不起羊肉?就算猪肉我也能吃出比羊肉更好的味道。

如今,东坡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而东坡那份乐观的精神,也鼓舞着在逆境中前行的每一个人。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没有豪华别墅,能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便是幸福;

没有万贯家财,家人健健康康团团圆圆便是幸福。

人生许多事,就像是花丛间的蝴蝶。你追着不放,她会害怕闪躲;你追得累,她便逃得累。

不如把心放宽,静静地流连于花间,花的香气熏醉了你,蝴蝶也会情不自禁悄悄向你靠近。

知足常乐,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帮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03

  • 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冯唐说:“实在放不下的时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经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贪婪。”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放平心态,才能拥有更多。若总是在做事之前就去计较结果、患得患失,幸福也会悄悄地离你远去。

想开一些,眼前的世界自然开阔。

一帆风顺的人恰恰过得最乏味,没有尝过失败的苦涩,怎么能品出成功的甘甜?

不必去追寻十全十美,因为,生命就是因缺憾而美丽。

看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你从80楼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从2楼往下看,全是垃圾。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当你看淡了很多无谓的东西,才发现接下来还有更好的在等着你。人生处处有磨难,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无论发生什么,都微笑面对生活,不焦躁、不抱怨,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别想着掌控所有的事,随缘而行,最是自在。

命运总是爱跟我们开玩笑,你越是执着什么人、什么事,反而越得不到它,但当你不再那么在意它,而是心无旁骛地让自己变优秀时,却发现它已悄悄来临。

就好比掌心的沙子,你把手握得越紧,它掉落得越快,最终什么也留不下。

不如放开拳头,张开手掌,让沙子停留在手上,如此,便不会流失。

已拥有的,就满足,得不到的,就看开。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一个深秋的夜里,

苏东坡与朋友畅饮,醉后复醒,

回到家门敲门半天,无人应答。

苏东坡却一点也不懊恼,

来到江边,酝酿出一首《临江仙》: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没想到这词一出,传到了街上,

人们都说苏东坡乘舟离开,远走高飞了,

吓得徐君猷一大早跑到苏东坡家。

结果推开门一看,苏东坡正在呼呼大睡。


苏轼这一生,偶有隐退的念头,

想着远离世事的一切纷杂,

可最终,他还是选择驻足红尘,

努力去实践自己内心的理想。


一个人一生中会有三次长大,


第一次,是发现世界不以自己为中心,

第二次,是发现有些事自己无能为力,

第三次,是明知道无能为力还会去做。

知难而懂得坚持,就是最可贵的成熟。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一个人在苦难岁月里的不断超越,

远远比心中理想的到达更重要,

当他跳脱世间功与名的束缚,

不因行路之艰而失去行路之趣,

这才是人生最伟大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